【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浮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8:1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浮石

 

浮石是火成岩的一種,顧名思義就是指可以浮在水上的石頭。

 

聽起來似乎非常不可思議,不過這種石頭可以浮在水上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是因為火山噴發後岩漿急速冷凝,岩石包含了許多的氣泡,之後氣體慢慢逸出,形成氣泡狀的孔穴,根據研究發現,浮石內部飽含了這種蜂窩狀結構的孔穴,而孔穴內部又含有大量的空氣,造成浮石整體的密度小於1,所以把浮石丟到水裡的時候,是會浮在水面上的。

 

不過當浮石內部的孔隙慢慢被水滲入,孔穴內的空氣被水所取代之後,浮石的密度就會慢慢增加,最後還是會沉入水中的。

 

根據前述浮石形成的原因,我們可以了解浮石的存在和火山噴發的關係非常的密切,最有名的考古學實例可以說是義大利的龐貝城遺跡。

 

在西元79年,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爆發,整座龐貝城都被火山灰掩埋起來,後來考古學家對龐貝城進行發掘時,發現龐貝城上不只是火山灰,還覆蓋了成噸浮石。

 

除了龐貝城,還有如希臘聖托里尼島上的古文明,在進行考古發掘時都曾發現遺址伴隨有一層浮石的堆積,顯示該文明也曾經遭遇過火山噴發而被掩埋的事件。

 

儘管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都因為火山活動而發現有浮石,但是台灣本島目前並沒有發現有浮石產生的地點。

 

最靠近台灣而有出產浮石的地方應該是成因為火山島的綠島、龜山島以及往西的東南亞區域如菲律賓等地。

 

雖然台灣本身沒有出產浮石,但不少考古遺址都曾發現浮石出土,因此浮石常被認為是台灣史前居民和週遭區域文化交流的間接證據。

 

可惜的是,目前似乎還沒有人針對考古遺址中發現的浮石來進行專題的討論,究竟這些浮石是透過直接交流而來,或是漂浮在海上被史前人撿回來,還有這些浮石究竟具有何種功能?

 

這一連串的問題目前並沒有深入的研究或得到一個確定的結論,不過浮石在台灣考古遺址中的出現肯定有其特殊的意義,相信如果能進行深入的研究,或得到更多相關資料進行比對,這些意義的具體形貌應該還是可以被勾勒出來。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485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9:47 , Processed in 0.21874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