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番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6:37: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番屯

 

清代臺灣以熟番為主要武力的軍事屯田制度。

 

挑選健壯的番社壯丁,駐社防守,按兵額多寡授予田畝,無事各力田疇,有事則聽命征戰,達到兵農合一的目的。

 

1788(乾隆53年)林爽文事件平定後,欽差大臣福康安奏准仿傚四川屯練兵制,在臺灣實施番屯制。

 

全臺分設12個大、小屯,南起放〈W糸索:糸在左,索在右〉社、塔樓社,北至大雞籠社、三貂社,總兵力4,000,選自全臺93個熟番番社,由屯千總、屯把總、屯外委率領。

 

在調度與管理上,平時由北路協副將、南路營參將管理屯務,但花名圖冊交由南、北路海防理番同知保管稽查。

 

至於點檢屯丁、拔補屯弁,統歸臺灣鎮總兵官、臺灣道負責,再詳報閩浙總督與福建巡撫備查。

 

在制度上,番屯待遇不差。

 

除了官方撥給養贍地耕種外,另有屯餉可以安家;

 

在實務上,番屯待遇的實際收取,必須有二個前題:一是養贍地贌耕之後,各佃不能抗租;

 

二是官方對於界外埔地的收租確實,未遭頑佃拖欠,否則會影響屯餉的發放。

 

事實上從1810年(嘉慶15年)以後,番屯的運作開始出現問題,包括社餉難收、惡佃欠租、屯丁散去等,屯務逐漸崩壞。

 

臺灣建省後,1887年(光緒13年)巡撫劉銘傳改革屯務,保留4,000名屯丁,但指揮權交臺灣鎮總兵官;

 

為因應開山撫番的需求,另成立屯兵營投入戰場。

 

屯兵營的兵丁,就是各屯屯丁,以半年為期,輪流抽調接防。

 

番屯最後朝向「防軍化」發展。

 

整體來說,屯丁是僅次於綠營、防軍,為清廷戍臺的主力。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56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3:12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