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祝辰巳】 (1868-03-05,日本本州山形縣~1908-05-25,東京市本鄉區駒込西片町十番地)祝辰巳是臺灣首位主計制度的掌舵者,也是後藤新平在臺灣事業的繼承人。
1868年3月5日,出生於日本本州北部山形縣。
1892年7月,從帝國大學法科大學政治學科畢業;
同年10月21日,經由文官高等試驗合格,分發至大藏省官房第二課勤務,在大藏省工作期間,由於學習態度認真,獲得省內長官極高評價。
1893年11月10日,改任命為主計局預算決算課勤務;
隔年3月28日,升任沖縄縣收稅長,敘高等官七等,時年僅24歲。
1896年2月,《東京朝日新聞》以社論發表對臺灣總督府統治意見並提出:建設之首要,在於任用人才,能夠讓操守廉潔,行政能力強的人才發揮所長,則政府事務自能上軌道,政務之革新亦能卓著成效;
建制初期的民政局,由於並未網羅優秀幹才,在文官體制上存在著嚴重缺陷;
對於臺灣建設,首要之務自是必須先實行行政上的革新,裁汰不適任、操守欠佳官員,並精選優秀的新文官,各項弊害方能革新。
在此一拔擢奉公、廉能官吏的輿論氛圍影響下,1896年4月30日,大藏省遴選學歷佳、年輕、能力、操守卓越的祝辰巳,調任臺灣總督府民政局事務官,並被任命擔任財務部調查課長兼稅關課長。
民政局所管理的文官系統,由於被臺灣高等法院長高野孟矩揭露,一連串官吏貪瀆事件,臺灣官吏腐敗醜聲遠揚。
輿論遂提出呼籲認為:徒法不足以自行,最重要手腕是必須提拔、選擇廉能官吏,唯有確立此一方針,臺政才能振興。
在此種必須重用人才的氛圍影響下,祝辰巳、中村是公這一批年輕、幹練、專業、操守廉潔的官吏,遂得到提拔與重用機會。
1897年11月1日,祝辰巳調任新設置財務局主計課長,成為臺灣主計制度首位掌舵者,時年僅29歲。
同日,兼任財務局會計課長,管理臺灣會計事務。
11月24日,祝被任命為總督府評議會員;
12月18日,兼任中央衛生會委員。
1898年6月30日,祝辰巳掌理民政部主計課;
7月23日,兼任會計課長。
1901年6月1日,兼任專賣局次長。
11月11日,晉任臺灣總督府財務局長。
1902年11月8日至1904年7月9日,祝辰巳兼任專賣局長。
1904年7月9日至1906年4月14日,兼任殖產局長。
1906年4月奉派專任殖產局長。
同年11月13日,由後藤新平親自選定祝辰巳晉任民政長官,成為後藤在臺灣事業的繼任者。
祝擔任民政長官一職,直至1908年5月25日卒於任內,得年僅有41歲。
祝辰巳任內的重要業績。
他是日治時期首位卒於任內的民政高等官,同時也是臺灣西式歲計制度締造者之一。
臺灣歲計獨立之成功,係因在兒玉源太郎總督、後藤新平民政長官政策方針指導之下,由祝辰巳承擔臺灣歲計獨立之重任,戮力以赴進行財政經理的成果。
祝辰巳在為臺灣建立財金制度方面功不可沒,《臺灣統計協會雜誌》形容祝的性格之中,有著濃厚財金官員「少說話、多做事」,以及心思縝密、處事大膽、頭腦明晰、天資温厚的性格;
尤以對統計事務考察極為重視,祝也是臺灣統計事務完善的建構者。
日治時期被日本政府宣傳為統治臺灣成功重要政績之一的「臺灣歲計獨立」,實質上即為祝辰巳所完成,卻歸功於兒玉源太郎和後藤新平。
祝辰巳辭世後,後藤親自為祝的墓誌銘寫上:「臺灣財政有今日,其功居多矣。」
可為祝辰巳業績的蓋棺論定。
臺北西門圓環的楕圓公園在日治時期放置著祝辰巳全身銅像,戰後祝辰巳的銅像被拆毀,銅像基座被移至「臺北中山堂」正門口左側,以孫中山先生銅像取代之。
雖然祝辰巳是殖民政府派到臺灣進行統治官員,然而廉潔、奉公的品德,足為後世公務人員典範。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