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臺灣同化會】 (1914年12月20日~1915年1月26日)日治時期臺灣人政治運動之先驅組織。
1914年(大正3年)12月20日,在臺北鐵路飯店召開成立大會,會員3178人,其中日人僅44人,大會公推明治維新功臣板垣退助伯爵為總裁。
主要宗旨是訴求亞洲人團結對抗歐美,而團結之首要在推動「日支」親善,因臺灣是日本「南門之鎖鑰」,是「日支兩民族的接觸地」,臺灣島的統治如何,「不只是向世界展現我國殖民政策的成敗,也是影響日支兩民族離合的關鍵」。
然而,過去臺灣人民卻苦於統治方針之不定。
因此同化會主張採取「渾然融合」之同化主義,要成為「內地人與本島人」的「交際機關」,以推進雙方相互親和。
大會成立前,發起人霧峰林獻堂,在日本拜會板垣退助,告知臺灣總督之高壓統治,板垣來臺演講、觀察得知實情,因而提倡設立同化會。
林獻堂透過板垣的安排,遍訪日本朝野名士,陳訴其宗旨,得到首相大隈重信等人的贊同。
回臺後,對臺灣人有力人士進行勸說,得到許多支持者。
同時對其親近的留學生說明:日本的殖民政策是以差別待遇壓迫臺人,故所謂同化,乃掩飾之詞,真正目的是藉此迫使總督府放鬆對臺人之束縛,以減輕臺人之痛苦。
換言之,這是林獻堂採取「間接牽制主義」抵抗策略的具體實踐。
12月26日,臺北市部分日人即要求該會應捨棄政治性格改為純教化團體。
當指標人物板垣退助離臺後,臺灣總督府即展開阻擾動作,1915年1月,禁止官員擔任該會評議員,並撤銷徵收會費之許可,2月26日更進而下令解散。
不久後發生噍吧哖事件,官方進行殘酷的鎮壓,使剛萌芽的臺灣人政治運動一時之間遭受嚴重的打擊。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