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西式採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3:3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0 21:34 編輯

史學●西式採礦

 

臺灣礦物有200餘種。

 

清代開採的主要有硫磺、煤、金、石油4種,集中於北部地區。

 

除了康熙年間郁永河來臺採硫,以及民間的私掘外,合法採礦皆於清末開港後始正式發展。

 

主要是產地多在山區或番界,入山採礦不易。

 

清廷又常禁制移民越入番界、禁採礦物。

 

此外,囿於挖掘礦物會傷及「龍脈」、破壞風水,亦為礦業不振的原因。

 

清末臺灣開港後,西人來臺日多,對於輪船燃料之煤炭需求日殷,民間私掘盜賣猖獗,禁不勝禁,煤礦、硫磺等也因此漸成北部重要輸出品。

 

清廷見礦產開發之厚利,硫磺與煤礦採掘亦能裨補軍務,又恐洋人覬覦礦產而起奪占之心,遂一改封禁政策,逐步開放,或由官方主導,如煤礦,或由民間採掘,政府收購,如硫磺。

 

1889年(光緒15年)築造鐵路工人於基隆河階發現金砂後,開放淘洗,由官方每日收取牌費並加以管理。

 

至於石油,一如煤礦,官方聘請美國技師、採購新式機器,主導開採。

 

為了開發礦產,光緒年間陸續增設腦磺總局、金砂總局、煤務局、磺油局等專責機構,花費巨資引入西方技術、設備以及人力。

 

但囿於官方體制僵化,官員缺乏專業知識,以及對外運輸不便等因素,往往彌費甚多,成效不彰。

 

除金礦、硫磺稍有贏餘外,煤礦、石油皆呈虧折,其中官營煤廠「歲虧銀十萬兩」,形成臺灣財政一大負擔。

 

礦產開發雖未盡成功,但做為自強新政一部分,亦有帶動臺灣近代化建設的作用,如為了運輸煤礦而興建鐵路、購置輪船等。

 

此外,除了官營礦場外,民間採礦活動蓬勃發展,不僅輸出煤、硫磺,也吸納大量就業人口,促進臺灣北部的經濟發展。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2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20:56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