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8:49 編輯
【史學●輕便鐵軌】
不同於國鐵或私鐵以機械為動力,而以人力、獸力、風力等為動力的軌道交通。
又名輕便軌道、輕便鐵路。
就軌距而言,國有鐵路軌距1067mm,私設鐵路軌距762mm,輕便鐵軌以495mm居多,亦有546mm、610mm、762mm者。
1895年(明治28年)5月,日本陸軍臨時鐵道隊修復基隆、新竹間90公里的鐵路,協助軍事運輸。
8月,為補新竹以南交通不便並連絡臺灣南北而成立臨時臺灣鐵道隊,與臺灣陸軍補給廠相互配合,開鑿軍用輕便鐵軌。
1898年2月,新竹以南輕便鐵軌總里程數達359公里,西部大部分重要城市間可通台車,除了運送軍需物品和軍隊之外,也及於一般客貨運輸。
1899年開築縱貫鐵路後,除了與縱貫鐵路相隔甚遠且緊鄰軍隊屯駐地的輕便鐵軌之外,其餘各線陸續撤廢。
臺灣總督府以撤廢的軌條、車輛及各項材料,官設或補助民業設置連絡東西向市街地的輕便鐵軌,1900年代因而興起舖設輕便鐵軌的風潮。
1903年成立的桃崁輕便鐵道會社,為全臺第一家專營交通運輸的民營輕便鐵軌。
除了做為地方交通之用外,輕便鐵軌對於產業發展亦扮演重要的角色。
糖業、鹽業、礦業、土木建築等相關會社,也興築輕便鐵軌配合會社運送之需,其中,尤以糖製會社最多,軌道里程也因此隨著糖業的發展而增加。
各地的私營輕便鐵軌營運成績良好,不僅客、貨運量年年增加,營收亦大體呈現逐年增加之態勢。
1920年代後期,由於汽車運輸業的競爭,輕便鐵軌的營運開始呈現後退,營收以1927年度262萬7,020圓為高峰,1941年度僅剩105萬3,609圓;
里程數以1931年度1,356公里為高峰,1941年度僅剩586公里。
在運輸交通上漸漸失去其重要性。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