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4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通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2:5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8:05 編輯

史學●通事

 

清代臺灣原住民「番社」的代表者。

 

擔任官府與番社之間傳譯、溝通、催辦公務,包括辦理官役、官差、嚮導、收租完課等事項。

 

通事起源於荷蘭時期,荷蘭人在番社實施贌社制,通常由社商委託熟悉番語的漢人,代理荷蘭人收稅以及徵派差役,並做為與社番交涉時的翻譯。

 

鄭氏時期沿用此制,並將所有通事統於安撫司,納入國家管理之下。

 

清代選用通曉番語、熟悉番務之人為通事,有官派與自舉之別;

 

其職權與功能,亦因時因地而異。

 

開發較早、漢化程度高的番社,如新港社、麻豆社等,皆自舉通事料理官役,但賦稅仍由社民直接繳官,不經通事之手。

 

但清初大部分通事由社商推舉,經官方認可後,「歲給一牌」,最初由各縣統轄,1766年(乾隆31年)年設南北理番同知,始有專轄單位。

 

通事一職,清初由漢人擔任,但有些通事藉機剝削,不當役使勞力,加上番人逐漸漢化,能書能算,乾隆、嘉慶年間起用諳漢語的番人出任,1761年出任岸裡社(今臺中縣(註1)一帶)通事的潘敦仔,即第一位非漢人通事。

 

有些番社於各小社之上設一總社,總社設總通事,綜理社務,下設正副通事,作為幫手。

 

清代臺灣有幾位著名通事,例如吳鳳、林秀俊、張達京、賴科等。

 

1886年(光緒12年)劉銘傳將通事改稱董事,其職務僅以輔助頭目,收取漢人大租為限。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57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7:48 , Processed in 0.2275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