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0 23:28 編輯
【史學●青果出口】
日治時期臺灣重要輸出品。
臺灣的熱帶、溫帶園藝作物青果,在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的努力下,先後引進鳳梨、柑橘、葡萄、柿、梨等進行品種改良試驗與推廣種植,其中多種青果半數以上出口至日本,前三名分別為香蕉、鳳梨、柑橘。
香蕉對日出口,首見統計數字為1907年(明治40年)4,897公擔。
因香蕉生產與對日出口激增,臺中、高雄、臺南三州先後由蕉農組織青果同業組合,從事出口的檢查與調節、包裝的改良與統一。
1925年(大正14年)臺灣青果株式會社成立,獨佔全臺香蕉的販賣運輸,1937年(昭和12年)出口達141萬9,536公擔,成長率28,988%。
1937年之後,中日戰事擴大,出口量趨減,1945年僅剩8,347公擔。
鳳梨因易腐、保存不易,主要製成鳳梨罐頭外銷。
鳳梨罐頭生產量從1913年的721萬258個,到1944年的4312萬6,670個,成長率598%。
香蕉因戰事擴大而出口趨減,鳳梨卻因軍需鳳梨罐頭而巨幅成長。
臺灣柑橘種類繁多,臺灣總督府先派技師到世界著名產區引進新品種試植,分別推廣到臺灣適合栽種地區。
1905年栽種面積371公頃,1941年達到最高5,436公頃,成長率1,465%。
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根據日治時期統計資料而編製的《臺灣統計地圖》顯示,1943年三種青果在全臺灣的產量與分布,分別是:香蕉年產量2億8,200萬斤,其中臺中縣(註1)產1億1,900萬斤,高雄縣(註2)產1億1,300萬斤;
鳳梨年產量9,364萬枚,臺中縣(註1)產6,705萬枚獨占鰲頭;
柑橘年產量5,733萬斤,臺北、臺中、新竹三縣產量佔85%以上。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