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45 編輯
【秘訣】
利水解毒內消丹,銀花四兩車五錢,薏仁苓兩歸二兩,甘草三錢一同煎。
人有腹痛驟甚,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者,人以為小腸生癰也,誰知是小腸之火太盛乎?
夫小腸生癰,必屈左足,今左足不伸,明是生癰之證,而余獨謂是火盛者何也?
蓋生癰必有其征,豈有一旦驟生而流血者乎?
癰久而膿生,膿欲盡而血出,豈有不潰不爛而先出血者乎?
然左足之屈,則又何也?
蓋小腸與大腸不同,小腸細而大腸寬,寬者可以容邪,而細則難以容邪,此必然之理也。
小腸受火煎熬,則腸中逼迫,不能舒暢,而左足應之,故暫屈而不能伸,不若生癰者長屈而不能伸也。
萬不可因足之不伸,即信是癰,而妄用解毒之藥,其害大矣!
然火毒與癰,從何而辨之?
初病之時,辨其小便之有血無血耳。
如初痛而足不伸,小便無血,乃是生癰。
初痛而足不伸,小便有血,乃是火痛,斷不差也。
治之法,泄其火邪不必化毒,則痛自止而足自伸矣。
方用加味小柴胡湯治之:柴胡(二錢) 黃芩(三錢) 人參(五錢) 茯苓(五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水煎服,一劑而足伸,二劑而血止,腸亦不痛矣。
小柴胡湯非治小腸癰之藥也,何以用之而效驗之捷如此?
蓋小腸之火盛者,起於肝木之郁也,木鬱則火生,不敢犯心而犯小腸耳。
夫火性炎上,今不上炎而反致下熾,拂其火之性矣,此小腸所以受害而作痛也。
至於血流於小便中者,又是何故?
蓋小腸之血,為火所逼,恐火爍血干,故越出於小腸之外,直走膀胱,反使水道不行而流血也。
小柴胡湯既舒其肝膽之氣,則上炎之火氣,其性即順而不逆也,又得茯苓以分消其水氣,則水順流而不橫,其血歸經而不逆,自然氣舒血和,而消毒矣,此方之所以奇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