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壟】
①[lǒnɡㄌㄨㄥˇ]
[『廣韻』力踵切,上腫,來。]
亦作“壠”。
“壟”的繁體字。
1.墳墓。
『禮記·曲禮上』:“適墓不登壟。”
鄭玄注:“壟,塚也。”
唐李商隱『祭全義縣伏波廟文』:“豈獨文宣之陵不生刺草,更若武侯之壟仍有深松。”
淸秦曾熙『〈小螺庵病榻憶語〉跋』:“余思婦之賢……命德埏以禮迎栗主歸,幷其柩殯諸先壟。”
2.高丘,高地。
晉葛洪『抱朴子·勤求』:“夫搜尋仞之壟,求干天之木,漉牛跡之中,索吞舟之鱗,用日雖久,安能得乎。”
參見“壟斷”。
3.田埂,田間稍稍高起的小路。
『史記·陳涉世家』:“輟耕之壟上。”
南朝梁吳均『雉朝飛操』:“二月雉朝飛,橫行傍壠歸。”
4.成行種植農作物的土埂。
南朝宋王僧達『答顏延年』詩:“麥壠多秀色,楊園流好音。”
唐韓愈『河中府連理木頌』:“殊木連理之柯,同榮異壟之禾。”
宋梅堯臣『和孫端叟寺丞農具·樓種』詩:“手持高斗柄,觜瀉三犂壠。”
王安友『協作』二:“靑壯年向地里運糞,老年人趕著牛打地瓜壠。”
5.像壟的東西。
如:瓦壟。
6.地積單位。
唐元稹『論當州朝邑等三縣代納夏陽韓城兩縣率錢狀·當州麻稅』:“右當州從前稅麻地七十五頃六十七畝四壟,每年計麻一萬一千八百七十四兩,充州司諸色公用。”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四:“咱家祖祖輩輩沒有一壟地。”
7.通“隴”。
唐高適『登壠』詩:“壠頭遠行客,壠上分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