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壺】
①[húㄏㄨˊ]
[『廣韻』戶吳切,平模,匣。]
亦作“壷”。
“壺”的繁體字。
1.容器名。
深腹,斂口,多爲圓形,也有方形、橢圓等形制。
新石器時代已有陶壺;
商周時代的銅壺往往有蓋;
到漢代,方形的叫“鈁”,圓形的叫“鍾”。
古代用以盛酒漿或糧食。
后多爲液體盛器,如茶壺、酒壺;
也指某些固體物質的盛器,如冰壺、鼻煙壺。
現代除陶瓷、金屬制品外,尙有塑料、橡膠等制品。
『左傳·昭公十三年』:“司鐸射懷錦奉壺飲冰以蒲伏焉。”
孔穎達疏:“此以壺盛飲。”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爲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飡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王先謙集解:“古人貯食以壺。”
晉陶潛『雜詩』之二:“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淸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月九』:“京師謂重陽爲九月九。
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榼,出郭登高。”
2.古代盛箭的鞘袋稱箭壺。
『水滸傳』第九回:“中間捧著一位官人,騎一匹雪白卷毛馬……帶一張弓,插一壺箭,引領從人,都到莊上來。”
魯迅『故事新編·奔月』:“箭在壺里豁朗豁朗地響著。”
3.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
『禮記·喪大記』:“君喪,,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壺,雍人出鼎,司馬縣之,乃官代哭。”
鄭玄注:“壺,漏水之器也。”
『周禮·夏官·挈壺氏』:“凡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
鄭玄注引鄭司農云:“縣壺以爲漏。”
賈公彦疏:“以壺爲漏,分更相代。”
『文選·鮑照〈玩月城西門解中〉』詩:“肴乾酒未缺,金壺啓夕淪。”
李善注:“肴雖乾而酒未止,金壺之漏,已啓夕波。”
後蜀毛熙震『更漏子』詞:“煙月寒,秋夜靜,漏轉金壺初永。”
4.古代宴飲時投壺的用具。
『禮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
陸德明釋文:“投壺,壺,器名,以矢投其中射之類。”
『文選·左思〈吳都賦〉』:“翹關扛鼎,拚射壺愽。”
李善注:“壺,投壺也。”
5.古代一種瓦鼓,敲擊以驅水蟲。
『周禮·秋官·司寇』:“壺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鄭玄注:“壺謂瓦鼓;
涿,擊之也。”
賈公彦疏:“壺乃盛酒之器,非可涿之物,故知是瓦鼓。
必知是瓦者,雖無正文,『考工記』有陶人、瓬人,造瓦器敺水蟲,非六鼓,故知是瓦鼓也。”
『周禮·秋官·壺涿氏』:“壺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以焚石投之。”
6.通“胡”。
大。
參見“壺蠭”。
7.通“瓠”。
葫蘆。
『詩·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毛傳:“壺,瓠也。”
『鶡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
陸佃注:“壺,瓠也。
佩之可以濟涉,南人謂之腰舟。”
宋蘇軾『東新橋』詩:“似賣失船壺,如去登樓梯。”
8.姓。
漢有壺遂。
見『漢書·司馬遷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