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語大詞典●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2-4 19:1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語大詞典●取


①[qǔㄑㄩˇ]

 

[『廣韻』七庾切,上麌,淸。]

 

[『廣韻』倉苟切,上厚,淸。]

 

1.(捕獲到野獸或戰俘時)割下左耳。

 

『周禮·夏官·大司馬』:“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

 

鄭玄注:“得禽獸者取左耳,當以計功。”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耉,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

 

2.稱斬獲敵人的首級爲取。

 

宋蘇軾『陽關詞·贈張繼願』:“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歸故鄕。”

 

3.拿。

 

『書·召誥』:“太保乃以庶邦塚君,出取幣,乃復入,錫周公。”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開庫啗士,曰隨所取。”

 

曹禺『日出』第一幕:“竹均,我的行李你怎么敢隨便就取出來了。”

 

4.收受;

 

索取。

 

『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

 

5.容易地征服別國或打敗敵軍。

 

『左傳·襄公十三年』:“師救邿,遂取之。

 

凡書‘取’,言易也。”

 

『左傳·莊公十一年』:“覆而敗之,曰取某師。”

 

『史記·秦始皇本紀』:“蒙驁攻韓,取十三城。”

 

淸趙翼『廿二史劄記·歐史書法謹嚴』:“攻戰得地……易得曰取,如張全義取河陽是也。”

 

6.泛指奪得。

 

唐韓愈『曹成王碑』:“大小之戰,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縣。”

 

7.捕捉;

 

捉拿。

 

『詩·豳風·七月』:“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新唐書·權懷恩傳』:“賞罰明,見惡輒取。”

 

元高克禮『雁兒落過得勝令』曲:“磣可可海誓山盟,縷帶難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個年少書生。”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大漢指定迴風道:‘取了此人,獻大王去。’”

 

8.迎接。

 

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吳內傳』:“於是鮑叔牙還師之莒,取小白,立爲齊君。”

 

唐韓愈『祭十二郞文』:“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來省吾。

 

止一歲,請歸取其孥。”

 

『金甁梅詞話』第七二回:“龍溪不來,已定差人來取家小上京去。”

 

9.邀請;

 

召喚。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阿保機>又曰:‘我兒既沒,理當取我商量,新天子安得自立。’”

 

『淸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私紅蓮記』:“後哲宗登基,取學士回朝,除做臨安府太守。”

 

『警世通言·陳可常端陽仙化』:“<郡王>隨即差人去靈隱寺取可常和尙來。”

 

10.求。

 

漢張衡『西京賦』:“列爵十四,競媚取榮。

 

盛衰無常,唯愛所丁。”

 

明袁宏道『經太華』詩:“不取色態妍,唯求神骨肖。”

 

11.招致;

 

遭到。

 

『晏子春秋·內雜下十』:“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國語·晉語六』:“夫宣子,盡諫於襄靈,以諫取惡,不憚死進,可不謂忠乎!”

 

唐杜甫『上水遣懷』詩:“中間屈賈輩,讒毀竟自取。”

 

12.得到。

 

『楚辭·天問』:“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

 

元鍾嗣成『一枝花·自序醜齋』套曲:“那裏取陳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風流面皮?

 

那裏取潘安般俊俏容儀?”

 

淸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三月東嶽廟』:“各廟遊人了香願畢,於長松密柳之下取醉而歸。”

 

13.引申爲達到目的。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解紛』:“曜(熊曜)欲解其事,乃令曹官請假而權判司法。

 

及告事人至,置之縣獄。

 

曜就加撫慰,供其酒饌。

 

夜深,屛人與語,告以情事,欲令逃匿。

 

其人初致前郤;

 

見曜有必取之色,慮不免,遂許之。”

 

14.采取;

 

選拔。

 

『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宋曾鞏『本朝政要策·任將』:“取董遵誨於仇讎,取姚內斌於俘虜,皆用之不惑。”

 

毛澤東『關於“三反”“五反”的斗爭』一:“對中小貪汙犯則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針。”

 

15.聽從。

 

『史記·匈奴列傳』:“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

 

『敦煌變文集·舜子變』:“舜取母語,相別行至山中。”

 

16.任憑。

 

宋葉適『建會昌橋』詩:“幸無車馬妨來往,買斷寒蔬取意挑。”

 

『淸平山堂話本·藍橋記』:“嫗曰:‘取郞君自便。’”

 

17.依托,憑借。

 

『易·繫辭下』:“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

 

王弼注:“相取,猶相資也。”

 

唐韓愈『董公行狀』:“唐之復土壃,取回紇力焉。”

 

18.治理。

 

『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河上公注:“取,治也。”

 

『荀子·王制』:“成侯嗣公,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

 

兪樾『諸子平議·荀子二』:“此取字,亦當訓治。

 

取民,言治民也。”

 

19.副詞。

 

表示范圍,相當於“才”、“僅”。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史記·酷吏列傳』:“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決於湯。”

 

20.助詞。

 

表動態。

 

猶“得”。

 

唐杜甫『酬韋韶州見寄』詩:“雖無南過雁,看取北來魚。”

 

淸鄭燮『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詩:“寫取一枝淸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21.助詞。

 

表動態。

 

猶“著”。

 

唐李白『短歌行』:“歌聲苦,詞亦苦,四座少年君聽取。”

 

宋蘇軾『雨中花慢』詞:“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

 

22.取妻。

 

后多作“娶”。

 

『周易·咸』:“咸,亨利貞,取女,吉。”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王后生太子遷,遷取王皇太后外孫修成君爲妃。”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李遜>取妻張氏,生子李彦靑。”

 

23.通“聚”。

 

『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

 

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下』:“取,讀爲聚。”

 

『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內取茲謂禽。”

 

顏師古注:“取,如『禮記』‘聚麀’之聚。”

 

『東周列國志』第四二回:“晉文公以朝王之舉,播告諸侯,俱約冬十月朔,於溫地取齊。”

 

24.通“鄒”。

 

春秋諸侯國名,與魯相隣。

 

『韓非子·難三』:“且此亡王之俗,取魯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獨貴之,不亦倒乎!”

 

陳奇猷集釋:“太田方曰:‘井子章曰:取、鄒音通。’

 

是。”

 

25.姓。

 

宋有淳熙進士取希作、取應宗。

 

見『正字通』。

 

取②[qūㄑㄩ]

 

[『集韻』逡須切,平虞,淸。]

 

1.通“趨”。

 

趨向。

 

『禮記·曲禮上』:“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

 

兪樾『群經平議·大戴禮記二』:“取當讀爲趣。

 

『釋名·釋言』語曰,取,趣也,是取與趣聲近義通……取於人者,爲人所趣向也,取人者,趣向人也。”

 

『管子·權修』:“故末産不禁,則野不辟;

 

賞罰不信,則民無取。”

 

2.通“趨”。

 

疾走。

 

『韓非子·難勢』:“夫良馬固車,使臧獲御之則爲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千里。”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爲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

 

顏師古注:“取,進趣也;

 

舍,止息也。”

 

『古詩源·樂府歌辭·孤兒行』:“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沈德潛注:“取,同‘趨’。”

 

『南史·齊武陵昭王曄傳』:“冬節問訊,諸王皆出,曄獨後來。

 

上已還便殿,聞曄至,引見,問之,曄稱牛羸不能取路。”

 

3.距離;

 

相隔。

 

『朱子語類』卷八五:“蓋立表近南,則取日近……蓋立表近北,則取日遠。”

 

『淸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此間取縣有百三十里來。”

 

元周達觀『眞腊風土記』:“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

 

4.見“取慮”。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2 20:35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