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語大詞典●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20 15:0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語大詞典●仁


①[rénㄖㄣˊ]

 

[『廣韻』如隣切,平眞,日。]

 

“忈”的今字。

 

“忎”的今字。

 

1.仁愛;

 

相親。

 

仁是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

 

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

 

孔子以之作爲最高的道德標准。

 

『禮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爲人。”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

 

子(孔子)曰:‘愛人。’”

 

『墨子·經說下』:“仁,仁愛也。”

 

『莊子·天地』:“愛人利物之謂仁。”

 

曹礎基注:“作者所說的愛人利物與儒家所說的仁者愛人,墨家所說的兼愛等不同,他認爲任隨人與物本性的自然就是愛人利物了,而絶非要對人對物表示親愛。”

 

唐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

 

淸方苞『周公論』:“蓋討賊之義與哀兄之仁,固幷行而不相悖也。”

 

2.仁慈;

 

厚道。

 

『論語·泰伯』:“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故舊不遺,則民不偸。”

 

何晏集解:“君能厚於親屬,不遺忘其故舊,行之美者,則民皆化之,起爲仁厚之行,不偸薄。”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仁也。”

 

漢王充『論衡·本性』:“惻隱,不忍;

 

不忍,仁之氣也。”

 

唐韓愈『歐陽生哀辭』:“詹(歐陽詹)事父母盡孝道,,仁於妻子,於朋友義以誠。”

 

宋蘇洵『權書下·高祖』:“是故以樊噲之功,一旦遂欲斬之而無疑,嗚呼,彼豈獨於噲不仁邪!”

 

金王若虛『李仲和墓碣銘』:“孝於親,順於長,仁於僕妾。”

 

3.行惠施利,以恩德濟助。

 

『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

 

『韓非子·詭使』:“少欲寬惠行德謂之仁。”

 

漢賈誼『新書·道德說』:“安利物者,仁行也。

 

仁行出於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

 

明李贄『復李漸老書』:“數千里外山澤無告之老,翁皆得而時時衣食之,則翁之祿,豈但仁九族惠親友已哉!”

 

淸譚嗣同『仁學』:“夫仁者,通人我之謂也。”

 

淸譚嗣同『仁學』:“故通商者相仁之道也,兩利之道也,客固利,主尤利也。

 

西人商於中國,以其貨物仁我,亦欲購我之貨物以仁彼也。”

 

4.泛指仁德。

 

『孟子·梁惠王下』:“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從之者如歸市。”

 

漢揚雄『長楊賦』:“仁霑而恩洽。”

 

唐張說『祭和靜縣主文』:“欽聞積善,智洽仁昭。”

 

梁啟超『康廣仁傳』:“而先生(指康有爲)之好仁,與幼博(即有爲弟廣仁)之持義,適足以相補。”

 

5.有德者之稱。

 

指仁人。

 

『論語·學仁』:“汎愛衆,而親仁。”

 

邢昺疏:“有仁德者則親而友之。”

 

『論語·微子』:“微子去之,箕子爲之奴,比干諫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唐韓愈『酬裴功曹』詩:“我來亦已幸,事賢友其仁。”

 

6.有德者之稱。

 

指事物中有恩於萬物長育者,古代常與五行等相配,亦稱之爲“仁”。

 

『禮記·鄕飲酒義』:“養之,長之,假之,仁也”孔穎達疏:“五行,春爲仁,夏爲禮,今春爲聖、夏爲仁者,春夏皆生養萬物,俱有仁恩之義,故此夏亦仁也。”

 

『公羊傳·隱公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唐徐彦疏:“夫萬物始生於震,震,東方之卦也,陽氣施生,愛利之道,故東方爲仁矣。”

 

7.思念;

 

致思慕之心。

 

『禮記·效特牲』:“蜡之祭也……仁之至,義之盡也。”

 

孔穎達疏:“不忘恩而報之,是仁。”

 

『禮記·仲尼燕居』:“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

 

嘗禘之禮,所以仁昭穆也;

 

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

 

射鄕之禮,所以仁鄕黨也;

 

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

 

鄭玄注:“仁,猶存也。”

 

孔穎達疏:“仁,謂仁恩相存念也。

 

郊社之祭,所以存念鬼神也。”

 

『大戴禮記·盛德』:“宗伯之官以成仁。”

 

王聘珍解詁:“以成仁者,『仲尼燕居』曰:‘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

 

嘗禘之禮,所以仁昭穆也。’”

 

8.保;

 

養。

 

『國語·周語中』:“仁,所以保民也。”

 

韋昭注:“保,養也。”

 

『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王弼注:“天地任自然,無爲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蔣錫昌校詁引『周語』韋注謂:“是‘仁’有保養之意。

 

‘天地不仁’,言天地不保養萬物,而任其自保自養;

 

‘聖人不仁’,言聖人不保養百姓,而任其自保自養:此皆無爲而任其自然也。”

 

漢揚雄『太玄·太玄數』:“性仁,情喜。”

 

范望注:“長養萬物曰仁。”

 

9.用以比喩有滋養。

 

『淮南子·墬形訓』:“漢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10.謂痛痒相知,感覺靈敏。

 

『素問·痹論』:“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疎,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爲不仁。”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彼此痛痒不相省,斯謂之不仁;

 

反是,斯謂仁。

 

是故仁、不仁之槪念,可得而言也,曰不仁者,同類意識麻木而已矣;

 

仁者,同類意識覺醒而已矣……不仁之極,則感覺麻木,而四肢痛痒互不相知;

 

仁之極,則感覺銳敏,而全人類情義利患之於我躬,若電之相震也。”

 

11.相通,相貫。

 

明王廷相『愼言·作聖篇』:“仁者,與物貫通而無間者也。”

 

淸方以智『東西均·譯諸名』:“‘仁’爲生意,故有相通、相貫、相愛之義焉。”

 

12.果核或果殼最里頭的部分,大都質軟可食。

 

『太平御覽』卷九六五引『劉根別傳』:“可服棗核中仁二十七枚。”

 

宋楊伯嵒『臆乘』:“俗稱果核中子曰仁……是蓋仁者生意之所寓,謂百果得此爲發生之基。”

 

明方以智『東西均·譯諸名』:“仁,人心也,猶核中之仁,中央謂之心,未發之大荄也。

 

全樹汁其全仁,‘仁’爲生意……凡核之仁必有二坼,故初發者二芽。”

 

淸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坤部』:“人”:“果實之人,在核中如人在天地之中,故曰人,俗以‘仁’爲之。”

 

13.指其他有甲殼物體中可吃的部分。

 

如:蝦仁。

 

今動物細胞核內之小體亦稱仁,一名核點。

 

14.今動物細胞核內之小體亦稱仁,一名核點。

 

亦稱其它物體的中心部分。

 

魏巍『山雨』:“他生著一雙大眼,那滴溜溜眼仁一轉,就來了主意。”

 

15.佛教徒對佛、羅漢的尊稱。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夫沙門者,慈悲爲情,湣傷物類,仁今所笑,願聞其說。”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盲龍>謂菩薩曰:‘仁今不久當成正覺。’”

 

16.通“人”。

 

『論語·雍也』:“雖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從之也?”

 

朱熹集注引劉聘君曰:“‘有仁’之‘仁’當作‘人’。”

 

『論語·里仁』:“觀過,斯知仁矣。”

 

『後漢書·吳祐傳』引作“人”。

 

17.通“夷”。

 

18.姓。

 

五代時有仁美。

 

見『舊五代史·回鶻傳』。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8 13:3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