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沙棘】
拼音
shājí
英文參考
seabackthern沙棘沙棘FructusHippophae(英)SeabuckthornFruit別名沙棗、醋柳果。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fhamnoidesL.的果實。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喬木,高5~10m,具粗壯棘刺。
枝幼時密被褐銹色鱗片。
葉互生,線性或線狀披針形,兩端鈍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鱗片;
葉柄極短。
花先葉開放,雌雄異株;
短總狀花序腋生于頭年枝上;
花小,淡黃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
雌花花被筒囊狀,頂端2裂。
果為肉質花被筒包圍,近球形,橙黃色。
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河邊、高山、草原。
產于華北、西北及四川、西藏。
采制10~11月采摘成熟果實,曬干。
性狀果實呈類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數個粘連,單個直徑5~8mm。
表面橙黃色或棕紅色,皺縮,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頂端有殘存花柱。
果肉油潤,質柔軟。
種子斜卵形,長約4mm,寬約2mm,表面褐色,有光澤,中間有1縱溝,種皮較硬,種仁乳白色,有油性。
氣微,味酸、澀。
化學成分含異鼠李素(isorhamnetin)、異鼠李素-3-B-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B-D-glucoside)、異鼠李素-3-B-蕓香糖甙(isorhamnetin-3-B-rutinoside)、槲角素及山奈酚的低糖甙(oligosides)。
性味性溫,味酸、澀。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滯,活血散瘀。
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積腹痛、跌撲瘀腫、瘀血經閉。
藥典標準中藥名稱沙棘拼音名Shaji英文名FRUCTUSHIPPOPHAE來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習用藥材,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的干燥成熟果實。
秋、冬二季果實成熟或凍硬時采收,除去雜質,干燥或蒸后干燥。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數個粘連,單個直徑5~8mm。
表面橙黃色或棕紅色,皺縮,頂端有殘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潤,質柔軟。
種子斜卵形,長約4mm,寬約2mm;表面褐色,有光澤,中間有1縱溝;
種皮較硬,種仁乳白色,有油性。
氣微,味酸、澀。
鑒別(1)果皮表面觀:果皮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稍厚。
表皮上鱗毛較多,由100多個單細胞毛毗連而成,末端分離,單個細胞長80~220μm,直徑約5μm,毛脫落后的疤痕由7~8個圓形細胞聚集而成,細胞壁稍厚。
果肉薄壁細胞含多數橙紅色或橙黃色顆粒狀物。
鮮黃色油滴甚多。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
取濾液點于濾紙上,噴以三氯化鋁試液,干后,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
另取濾液1ml,加鎂粉少量及鹽酸3~4滴,必要時置水浴上稍加熱,顯紅色。
性味酸、澀,溫。
功能與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滯,活血散瘀。
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積腹痛,跌撲瘀腫,瘀血經閉。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aji_22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