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5 09:31 編輯
【醫學百科●高安動脈炎】
拼音
gāoāndòngmàiyán
高安動脈炎(Takayasu’sarteritis)亦稱特發性主動脈炎(idiopathicaortitis)、無脈癥(pulselessdisease),多見于東方國家,但世界各地均有發生。
在我國,以東北,特別是黑龍江省較為常見。
本病多見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臨床上,依受累血管部位而表現相應癥狀,并有關節炎、發熱、貧血、血沉加速和體重減輕等。
高安動脈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了。
由于本病主要侵犯大動脈,中膜彈性纖維斷裂消失,結締組織發生粘液變性及纖維素樣壞死。
有的學者認為本病屬膠原病范疇。
據報道,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主動脈抗體,所以認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安動脈炎的病變病變分布范圍較廣,可累及整個主動脈及其大分支,包括冠狀動脈、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無名動脈、腎動脈、腹腔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
肉眼觀,被累主動脈管壁明顯增厚、變硬。
內膜表面凹凸不平,重者有多數斑塊隆起,其間為縱行或星狀皺紋(樹皮樣皺紋)(圖1)。
受累大支管腔明顯狹窄,甚至被纖維組織完全阻塞。
圖1高安主動脈炎升主動脈和主動脈弓、胸主動脈上段兩個動脈瘤,后者充滿血栓物質;
腎動脈開口以上的主動脈內膜顯著增厚,呈樹皮樣外觀。
男性,25歲鏡下,早期,動脈中膜可見粘液樣變性及纖維素樣壞死灶,繼而中膜彈力板有灶狀甚至較大范圍破壞,伴有網芽組織增生,含有新生毛細血管、不等量結締組織增生及淋巴細胞浸潤,晚期有瘢痕形成。
病變最嚴重處中膜彈力板幾乎全被破壞,代之以大量結締組織,基質中富含蛋白多糖,PAS染成紅色,阿新藍(alcianblue)染成藍色。
內膜顯著增厚,其中SMC大量增生并產生大量膠原纖維及蛋白多糖,內彈力膜斷裂或消失。
外膜大量結締組織增生,其中膠原纖維常發生玻璃樣變;
滋養血管壁增厚,其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圖2)。
圖2高安主動脈炎主動脈中膜彈力板被破壞中斷(↑),代之以瘢痕組織,內膜及外膜大量膠原纖維增生,滋養血管壁增厚。
彈性纖維染色本病的變化與梅毒性主動脈炎極為相似,單從形態學上往往很難鑒別,但本病多見于青年人,病變范圍較廣;
梅毒患者有特異的血清反應而本病則否。
高安動脈炎的合并癥動脈瘤形成不太多見,但可為多發性。
部分患者有無脈癥,多由于頭、臂動脈近分支出口處的一段血管管腔被增生的膠原纖維阻塞所引起。
腎動脈受累時多有高血壓。
極少數患者可發生冠狀動脈炎,可并發冠狀動脈瘤、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
引用:http://big5.wiki8.com/gaoandongmaiyan_71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