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5 08:01 編輯
【醫學百科●OTC】
拼音
OTC
英文參考
abbr.貿易合作組織(=OrganizationforTradeCooperation);abbr.店面交易的,非處方的(=Over-the-counter)非處方藥(over-the-counter,OTC)藥物,是指無需處方就可獲得的藥物。
它們能減輕人們的許多癥狀和治愈一些簡單疾病,而不需花錢看醫生。
在過去幾十年間,通過采用安全、有效的OTC藥,促進了自我保健的變革。
歷史背景從前大多數藥物無需處方就可獲得。
FDA成立前,僅把藥物放在瓶里出售,作為可靠治療。
一些OTC產品中含有酒精、可卡因、大麻和阿片,而沒有使用說明書。
1938年制定的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條例給予FDA發布規章的權力,但沒有明確哪些藥物只能憑處方購買。
1951年修訂的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條例,試圖解決安全性問題和闡明處方藥和OTC藥之間的差異。
處方藥是指能成癮的,有毒性或不安全,必須在醫療監督下使用的藥物,而其他的藥物可以不需處方出售。
正如1962年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條例指出的,OTC藥必須是安全和有效的。
有的藥物可以對這位患者有效,對另一患者無效。
任何藥物都可引起不良反應(一些人把不良反應當作副作用,但是這個術語不能明確附加作用是通常不期望的作用)。
由于沒有機構報道OTC藥物不良反應,實際上FDA和藥品制造商也無法了解這些藥物反應是如何普遍和嚴重。
近年的重大變化是將許多處方藥重新歸類到OTC藥物。
安全性考慮當FDA考慮是否將一種以前僅用處方才可獲得的藥物改列為OTC藥時,安全性則是主要問題。
所有藥物都有利弊,如果人們想要接受藥物的益處,就必須承受一定程度的風險。
OTC藥物的安全性取決于恰當地使用。
恰當使用就需要病人進行自我診斷,而這種自我診斷也有錯誤的機會,例如,大多數頭痛是無危險的,但是在極少的患者,頭痛則是腦腫瘤和腦出血的先兆。
同樣,心口灼熱有可能是急性心臟病發作的先兆。
一個人當有輕微癥狀時,常常通過感覺來判定是否需要看醫生。
在確定OTC藥物的適宜劑量時,廠商和FDA將考慮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平衡。
購買OTC藥的人們應該仔細閱讀和遵循用藥指導。
由于同一商標名可能用于立即釋放或控釋(緩慢釋放)的配方,因此每次買藥都要查看標簽。
憑假設認為用量是相同的作法,是不安全的。
近年商標泛濫,核對成分是重要的,不能僅僅依靠熟悉的商標名稱。
例如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有十幾種,成分相差甚遠。
不是所有的Maalox產品都含有相同成分,有些含有鋁和鎂的氧化物,而其他的是含碳酸鈣。
當選擇一個產品時,必須知道哪種成分最適用于這種特殊情況。
即使使用OTC藥物恰當,有些人也會出現不良反應,例如,嚴重的、少有的過敏反應。
鎮痛藥如阿司匹林、酮洛芬、萘普生或布洛芬可導致蕁麻疹、瘙癢、呼吸方面問題和心血管性虛脫。
這些藥物也能刺激胃腸道引起潰瘍。
OTC藥物上標簽常常未列出所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結果,許多人認為這些藥物幾乎沒有副作用。
例如,鎮痛藥包裝內的說明書僅僅提醒人們用此藥鎮痛不要超過10天。
在藥盒、藥瓶和包裝內的說明并沒描述這些藥物長期使用可能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因而患有慢性疼痛或炎癥的病人可能長期使用這類藥物而未意識到可能造成的麻煩。
鎮痛抗炎藥非處方鎮痛藥(疼痛緩解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和對乙酰氨基酚短期應用是相對安全的。
除對乙酰氨基酚外,所有藥物也能減輕炎癥,歸為非類固醇抗炎藥類(NSAID)。
它們的標簽上提示用于治療疼痛不宜超過7~10天。
如果癥狀惡化或不消退應咨詢醫生。
阿司匹林如何考慮重新分類藥物。
1.安全界限。
2.藥物可能產生什么有害影響?
3.該產品是否需要保健人員的幫助。
4.產品是否有不良影響(包括誤用)。
5.產品是否是習慣的形式。
6.有無可能被濫用。
7.非處方藥劑型的優點是否超過危險性。
8.方便診斷和治療。
9.能否用于一般人作自我診斷癥狀用藥。
10.能否用于一般人作為不需要醫生的治療用藥。
11.標簽。
12.是否標有使用說明。
13.是否標有不安全使用警示。
14.一般人能否看懂標簽最古老的價格最低廉的OTC鎮痛藥是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
阿司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阻斷環加氧酶,該酶為前列腺素合成的關鍵酶。
前列腺素是激素樣物質,能改變血管直徑,感染時升高機體溫度。
另外它對血液凝集起著決定性作用。
機體在受傷(燒傷、骨折、扭傷或勞損)反應中,釋放前列腺素,從而出現炎癥、紅斑和腫脹。
由于前列腺素在保護胃酸對消化道的影響中起作用,所以應用阿司匹林或類似藥物會導致胃腸不適、潰瘍,甚至出血。
所有非類固醇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都能引起胃灼熱、消化不良和消化性潰瘍。
緩沖化合物可減輕阿司匹林的直接刺激作用。
這類產品含有抗酸劑,這種抗酸劑能產生一種堿性環境,加快阿司匹林溶解,并可減少阿司匹林與胃內壁接觸時間。
因為緩沖作用不能對抗前列腺素的形成,緩沖性阿司匹林仍能刺激胃。
腸衣阿司匹林能完整地通過胃,并在小腸溶解,把直接刺激減少到最輕。
腸衣阿司匹林吸收不規則。
進食可能延緩胃排空,而減慢阿司匹林的吸收和疼痛緩解。
由于阿司匹林能干擾血凝,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出血危險性增加,易碰傷出現青腫的人尤其易受影響。
曾患出血病或高血壓未控制者,除非在醫生監督下,否則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和抗凝劑合用(如華法林)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出血。
總之,阿司匹林不能在外科手術前一周使用。
阿司匹林還能加重哮喘。
有鼻息肉的人如服用阿司匹林,很可能產生喘息。
阿司匹林過敏能產生皮疹或嚴重的呼吸困難。
大劑量阿司匹林能導致耳鳴。
兒童和青少年中,患有或可能患有流感或水痘者不能服用阿司匹林,因為可能發生Reye綜合征。
盡管極少發生,但Reye綜合征能導致嚴重后果,包括死亡。
布洛芬、酮洛芬和萘普生布洛芬(ibuprofen)于1984年從處方藥劃為OTC藥品。
處方藥布洛芬用量為300mg、600mg和800mg的片劑;
OTC布洛芬僅用200mg的片劑。
酮洛芬(ketoprofen)于1995年批準以OTC藥出售。
處方藥酮洛芬用量為50mg、75mg膠囊和100mg緩釋膠囊。
OTC酮洛芬僅為25mg。
萘普生(naproxen)于1994年批準以OTC藥出售。
處方藥萘普生用量為250mg、375mg和500mg;
OTC萘普生僅為200mg。
OTC萘普生服藥指導,警告患者除非是在醫生指導下,不能在24小時內服藥超過3小片。
65歲以上患者除非在醫生指導下,不能在12小時內服藥超過1片。
雖然實際上幾乎沒有對這些藥物進行比較研究,但普遍認為布洛芬、酮洛芬和萘普生對胃的作用比阿司匹林和緩。
與阿司匹林一樣,布洛芬、酮洛芬及萘普生能導致消化不良、惡心、腹瀉、胃灼熱、胃痛及潰瘍。
其他副作用包括嗜睡、頭暈、耳鳴、視覺障礙、液體潴留以及呼吸短促等。
盡管布洛芬、酮洛芬及萘普生對血凝的影響一般不如阿司匹林大,除非在醫療監護下,否則患者不能將這類藥與抗凝劑如華法林(coumadin)等合用。
另外,具有肝、腎疾患或心力衰竭、高血壓的病人,在應用布洛芬、酮洛芬及萘普生之前也需醫療監護。
一些處方中,心血管藥物與這些鎮痛藥合用也會失效。
常飲用含酒精飲料的患者更易出現胃不適、潰瘍及肝功能損害。
對阿司匹林過敏的患者亦可能對布洛芬、酮洛芬及萘普生過敏。
出現皮疹、瘙癢或呼吸困難時需立即就診。
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最初于1955年用于治療小兒發熱及疼痛。
1960年成為非處方藥。
對乙酰氨基酚在減輕疼痛及解熱作用方面,大致與阿司匹林類似,但抗炎活性較阿司匹林、布洛芬、酮洛芬或萘普生弱。
對乙酰氨基酚的作用機制仍不十分清楚。
新的研究認為,對乙酰氨基酚治療骨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常常是有效的。
一項研究發現,對乙酰氨基酚在減輕膝關節炎癥狀上與布洛芬同樣有效。
對乙酰氨基酚對胃幾乎無副作用。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布洛芬、酮洛芬或萘普生的患者常對對乙酰氨基酚耐受良好。
或許由于沒有胃的不適感,致使一些人認為對乙酰氨基酚沒有副作用。
然而長期服用大劑量對乙酰氨基酚會有危害,包括引起腎損傷。
經常服用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即使不是阿司匹林,也能增加出現腎臟疾病的危險。
用超過15g的對乙酰氨基酚能導致不可逆的肝臟疾病,長期服用較小劑量對肝的損害可能小些。
大量飲酒的患者服用過量對乙酰氨基酚,最有可能出現肝臟疾病的危險。
禁食易引起肝臟中毒。
更多的研究尚需進行,只是由于重感冒或流感而停止進食,又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的患者較易出現肝損害。
許多OTC藥,如治療過敏、感冒、咳嗽、流感、疼痛以及鼻竇疾病的藥品,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
患者應注意不能同時服用許多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
感冒藥有百余種病毒與感冒有關,而治療方法仍不清楚。
一些權威人士認為患者完全不用服用藥物,感冒約在一周后會自然消失,服藥7天左右患者感覺只是稍好一些。
兒童尤其易患感冒和服用感冒藥,即使學齡前兒童服此類藥物的有效性仍未得到證實。
各種感冒癥狀最好是只用一種藥就可以得到治療。
實際上,單一成分的感冒藥難以找到。
治療藥物各種各樣,如抗組胺藥、減充血劑、鎮痛藥、祛痰劑和鎮咳藥,可以治療多種癥狀。
服用鎮咳劑、祛痰劑或鎮痛藥不會減輕鼻充血。
如果咳嗽是突出的癥狀,為什么要服用抗組胺藥或減充血藥?
如果咽喉疼痛為唯一的癥狀,那么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或萘普生)可能有效。
喉糖錠,尤其是含有局麻藥如達克羅寧或苯佐卡因或鹽水含漱液(半茶匙鹽溶于250ml溫水)也可能有效。
尋找適宜于個別癥狀的治療是需要的。
閱讀標簽說明或咨詢藥師應有所幫助。
感冒或咳嗽偶爾可能是另一種更嚴重疾病的癥狀。
如果癥狀持續超過一周,尤其有胸痛出現或咳出暗色的痰,應咨詢醫生。
發熱和疼痛不一定只伴隨感冒,而可能暗示是流感或細菌感染。
抗組胺藥許多專家認為抗組胺藥(antihistamines)不應包括在OTC感冒治療藥內。
這是由于抗組胺藥能引起嗜睡和感覺遲鈍,使從事駕車、操作大型裝備和其他需注意力集中的工作,變得危險。
年長的人對抗組胺藥的副作用特別敏感,而且可能出現視力模糊、頭暈目眩、小便困難、便秘和精神錯亂。
抗組胺藥偶爾可使兒童興奮,也可能出現失眠或多動。
盡管這些危險涉及面廣,但大多數感冒藥仍含有抗組胺藥。
因此,閱讀標簽、向藥劑師咨詢是有幫助的。
減充血劑當病毒侵入粘膜尤其是鼻粘膜,可使血管擴張并引起腫脹。
減充血劑能收縮血管而得到緩解。
口服的減充血劑的活性成分包括假麻黃素、苯丙醇胺以及苯腎上腺素。
苯丙醇胺也是許多OTC食物產品的基本成分。
減充血劑的副作用包括緊張、焦慮、心悸和失眠。
由于這些藥物循環遍及全身,所以它們不僅僅收縮鼻內血管,也收縮其他血管,因而可能升高血壓。
因為這種原因,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只能在醫生監護下服用減充血劑或完全不用這類藥物。
其他情況如糖尿病、心臟不適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在服用減充血劑時,也需醫生監護。
為了避免這些并發癥,人們常改用鼻噴霧劑,它能減輕鼻組織腫脹而不影響其他器官系統。
鼻腔噴霧劑顯效既快又好,有人試圖延長使用時間,超過標簽上列的3天限度。
這會導致反跳性鼻充血的惡性循環,當藥效逐漸減弱時,鼻內的小血管又可擴張引起充血和堵塞。
這種感覺是如此難受,以致于要持續使用鼻噴霧劑。
這種使用法會導致藥物依賴性,甚至持續數月或數年。
有時停止用藥也需經醫生允許,尤其是耳鼻喉科疾患。
長效鼻噴霧劑包括羥甲唑啉和賽洛唑啉,它們能持續產生藥效12小時。
一些長效鼻噴霧劑是羥甲唑啉、12小時鼻噴霧劑、持續12小時鼻噴霧劑、4-路長效鼻噴霧劑、最強效12小時的新黃萘福林、12小時減鼻充血噴霧劑。
使用不應超過3天。
鎮咳藥咳嗽是肺受刺激的自然反射,能排出肺內過多的分泌物或粘液(見第31節)。
如果肺充血又咳痰,抑制咳嗽則是不明智的。
單一成分的鎮咳藥難以找到。
感冒和咳嗽的治療藥中,常是祛痰劑加鎮咳藥。
一些專家似乎都不理解把某種使痰易于咳出的藥與某種鎮咳藥合用的意義。
愈創術酚甘油醚(guaifenesin)被認為有助于肺分泌物的咳出。
無痰的咳嗽或干咳使人非常難受,尤其是在夜間。
鎮咳藥能緩解咳嗽而有助于平靜睡眠。
可待因是一種強效鎮咳藥,在就寢時應用是有幫助的,因為它有輕微的鎮靜作用。
由于可待因是麻醉藥,有些人擔心會成癮。
實際上,成癮并不常見,但在美國許多州要求憑處方購買。
可待因能引起一些人惡心、嘔吐、便秘。
由于也能產生眩暈、嗜睡和頭昏,駕駛員和從事高度緊張工作的工作人員不能服用含可待因的咳嗽藥。
可待因的過敏反應少見。
當服用可待因時同時服用中樞神經抑制劑如酒精、鎮靜劑、睡眠輔助劑、抗抑郁劑或抗組胺藥時,副作用可能增加。
因此,聯合用藥只能在醫生監控下服用。
右美沙芬是OTC治療咳嗽藥物中最常用的成分;
它的鎮咳效力基本與可待因類似。
盡管該藥能產生胃不適或嗜睡,但不良反應罕見。
食物輔助劑非處方食物輔助物能抑制饑餓,因而使患者更易接受低熱量食物。
兩種成分被證明具有這種效果:苯丙醇胺,在許多感冒和過敏藥中作為減充血劑;
苯佐卡因,一種能使味蕾感覺麻木的局麻藥。
苯佐卡因最合理的劑型為口香糖、糖果或餐前含在嘴里的糖錠。
在一項研究中,苯丙醇胺幫助進食者減輕體重比用外形完全一樣的安慰劑者更多。
然而,體重減少的差異不明顯,僅約2.5kg。
苯丙醇胺的效果在三四個月就能得到證明。
作為包括運動和改變飲食習慣在內的減重方案的一部分,苯丙醇胺可能是最有效的。
食物輔助物中含苯丙醇胺劑量比通常感冒藥或過敏藥物中多。
如果服用超過推薦用量,一些副作用如神經緊張、失眠、頭暈、煩躁、頭痛及惡心會出現。
有少許病例使用常用劑量也產生副作用。
一些患者在服用苯丙醇胺幾小時后變得煩躁或焦慮并出現幻覺。
最令人擔心的潛在副作用是血壓顯著增高。
如果敏感者大劑量服用苯丙醇胺或與其他藥合用,或長期服用該藥,有可能出現中風或其他心血管問題。
因為藥物可能有相互作用,所以用含苯丙醇胺的藥物之前,經醫生或藥師核查是很重要的。
標簽上告誡患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高血壓或心臟病的病人,不經醫生允許不能用食物輔助藥。
處方中用于治療抑郁癥的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與苯丙醇胺有相互作用,能引起血壓危險性上升。
抗酸劑和消化不良輔助劑胃灼熱、消化不良、酸胃是描述胃腸不適的常用術語。
自我診斷消化不良是危險的,因為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變化不定,從輕微的飲食不慎到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
有時心臟病的癥狀類似急性消化不良。
盡管許多人對自己的胃灼熱進行治療,但如果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應就醫。
治療的目的是防止胃酸生成和中和胃酸。
組胺阻斷劑包括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和雷尼替丁,能減少胃內胃酸生成量,并有助于防止胃灼熱。
抗酸劑是起中和作用的藥物,作用較快。
當抗酸劑不能完全中和胃內極端酸性的pH值時,也可將胃內pH值水平從2提高到3與4,幾乎中和了99%的胃酸,因而能顯著地緩解癥狀。
大多數抗酸藥含一個或四個以上的基本藥物:鋁鹽、鎂鹽、碳酸鈣以及碳酸氫鈉。
所有藥物能在1分鐘內迅速顯效,但這些藥物作用持續時間不同。
有些藥物減輕癥狀僅維持10分鐘左右,而另一些療效可超過一個半小時。
組胺阻斷劑顯效時間長,但作用持久。
抗酸劑可與許多不同處方藥物產生相互作用,所以用藥時應向醫生咨詢。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或腎病的患者,在選擇抗酸藥前應向醫生咨詢。
西咪替丁也可能與一些處方藥物有相互作用,所以服用時也需得到醫生的指導。
鋁和鎂含有鋁鹽和鎂鹽的抗酸劑似乎是理想的,因它們可以互相補充。
氫氧化鋁在胃內溶解緩慢,并逐漸開始起效,但能產生持久作用,也能引起便秘。
鎂鹽起效快并能有效地中和酸;
但也能作為一種輕瀉劑。
看來含有鎂鹽和鋁鹽的抗酸劑提供了各自作用的優點:速效、長效,腹瀉或便秘危險少。
然而,含鋁抗酸劑的長期安全性是個問題。
長期使用會耗竭體內的磷、鈣而使骨脆弱。
碳酸鈣白堊(碳酸鈣)是長期以來使用的主要抗酸劑。
碳酸鈣作用迅速而且中和胃酸的時間相對較長。
另一優點是提供了廉價鈣。
然而,有人也可能出現鈣過量。
除非醫生另有指示,每日最大量不能超過2000mg。
碳酸氫鈉這是一類最廉價且易獲得的抗酸劑,甚至近在廚柜中即可取到。
小蘇打(碳酸氫鈉)可起到快速中和酸的作用。
小蘇打引起打嗝是由于釋放二氧化碳氣體所致。
碳酸氫鈉是一種良好的短期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但碳酸氫鈉過多可引起體內酸堿平衡紊亂,并導致代謝性堿中毒(見第138節)。
高鈉含量也對心力衰竭或高血壓患者帶來不良影響。
運動病藥物能防止運動病的藥物是抗組胺藥。
它們偶爾憑處方獲取,但也可為非處方藥。
旅行前30~60分鐘服用運動病藥物,可能最有效。
運動病藥物常使人嗜唾,并失去警覺。
實際上,運動病藥物苯海拉明是大多數OTC睡眠輔助藥的活性成分。
從事駕駛車、船、其他運載工具或需完全專心作業的人員不能服用此類藥物。
運動藥不能與酒、睡眠輔助藥或安定藥一起用,因為可出現意外的相加效應。
老年人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其他不良反應,如視力模糊、精神錯亂、頭痛、胃痛、便秘、心悸或小便困難不常見。
有時嬰幼兒會顯得激動不安,因此,除在醫生監護下不能給予這些藥物。
幼兒服用大劑量藥物會導致幻覺,甚至引起致命性驚厥。
窄角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或便秘的患者,只有在醫生推薦或允許時才能服用運動病藥物。
睡眠輔助藥物非處方睡眠輔助藥用于偶爾夜晚失眠而不是長期失眠的患者,長期失眠可能是存在嚴重的潛在疾病的信號(見第64節)。
服用非處方睡眠輔助藥不宜超過7~10天。
兩種組分抗組胺藥苯海拉明和多西拉敏是作為OTC睡眠藥用。
這些藥物易使患者嗜睡或頭昏眼花,并能干擾注意力集中和協調。
然而,并非每個人都有這些反應。
亞洲人對苯海拉明的鎮靜作用不如西方國家人敏感。
一些人起相反的效果(自相矛盾的反應)并發現苯海拉明或多西拉敏使他們感到緊張、不安和焦慮。
有腦損傷的老人以及兒童明顯比其他人對此反應敏感。
一些人偶爾產生諸如口干、便秘、視力模糊或耳鳴等不良反應。
老年人、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盡可能避免服用這些藥物,除非在醫生指導下才可使用。
窄角青光眼、心絞痛、心律失常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為了睡眠或其他目的服用抗組胺藥之前,應咨詢醫生。
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感覺是自我保健的重要部分。
有些人比其他人對藥物潛在傷害更敏感。
年幼者、年老者及病重者用藥應極端小心,應有專業人員的監護。
為了避免藥物相互作用的危險,患者在聯合應用處方藥和OTC藥之前,應向醫生咨詢。
OTC藥不能用于治療嚴重疾病,實際上,這些藥物還可使一些病情惡化。
出現一種非預期的反應,如皮疹或失眠應作為立即停藥的信號,并征求醫生的處理意見。
兒童兒童機體代謝和對藥物的反應與成人不同。
一個藥物可能廣泛應用許多年后,才發現它對兒童的危害。
例如,阿司匹林應用5年后,研究人員才發現Reye綜合征與患有水痘或流感的兒童服用阿司匹林有關。
醫生與患兒的雙親常同樣驚奇地得知大多數OTC藥物,甚至有推薦的兒童劑量,但這些藥物未經認真的進行過兒童試驗。
咳嗽藥和感冒藥尤其對兒童的效應并未得到證實,所以使用這些藥物可能是浪費金錢,而且沒有必要使兒童面臨藥物的毒性。
給予兒童正確的藥物劑量非常棘手。
盡管兒童用量常用年齡段來表示(例如,2~6歲兒童或6~12歲兒童),年齡并不是最好的標準。
任何年齡段的兒童身材差別很大,而且專家們對根據體重、身高或體表總面積來決定用藥劑量是最佳方法意見不一。
按兒童體重推薦的劑量可能是容易理解和實施。
如果標簽上未說明兒童用藥劑量,父母不能亂猜。
有疑問時應向醫生咨詢。
保持警惕可防止兒童使用有危險的藥物,或使用高危劑量。
許多治療兒童疾病的藥物常為液體。
標簽上應清楚地給出用藥劑量的指導,有時掌管藥物的成人,可能給予錯誤劑量,因為他們用的是普通茶匙。
廚房餐匙與量匙不一樣,它量取液體藥物不夠準確。
圓柱形匙更適用于兒童,有一種口腔噴射器能準確地將藥噴入嬰兒口中,使用前應將蓋子從噴射器頂端取開。
如果蓋子偶爾被推進氣管,孩子可能發生窒息。
兒童藥品不只是一種劑型。
用藥前,成人應仔細閱讀標簽上的說明。
老年人選擇和使用非處方藥的注意事項1.盡可能準確地作出自我診斷,不要假設自己是什么病2.以合理的用途和藥物成分選擇藥品,不要以是熟悉的標簽來選擇3.選擇含有效成分種類最少的藥。
試圖緩解所有可疑癥狀,很可能服用不必要的藥,造成不良反應并增加醫療費用4.對有效成分或產品有質疑時,請教醫生5.同時使用其他藥物時,應由藥劑師核對是否有潛在的相互影響6.仔細閱讀標簽決定適宜的劑量和注意事項7.要求藥劑師寫下可能的不良反應8.不要超過推薦劑量9.服用OTC藥物不要超過標簽上建議的最長時間。
若癥狀惡化停止服藥10.把所有藥物包括OTC藥,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年齡改變了機體處理藥物的速度和方式。
隨著年齡增長,自然產生的肝、腎功能改變會影響藥物的代謝或消除。
老年人比青年人對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的相互作用更敏感。
越來越多的處方藥的標簽詳細說明是否老年人需要不同劑量,但OTC藥品標簽上很少印有如此注意事項。
許多OTC藥對老年人可能有危險。
經常使用大劑量會增加危險。
例如,患有關節炎的老年病人有經常用鎮痛藥或抗炎藥的傾向,這樣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
出血性潰瘍對老年人是有生命危險的并發癥,而且毫無先兆癥狀就能發作。
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對老年患者可能造成特殊危害。
緩解夜間疼痛的配方、睡眠輔助藥及許多咳嗽和感冒藥都常含有抗組胺藥。
除了能使哮喘病、窄角性青光眼惡化或前列腺肥大外,抗組胺藥還能使患者頭暈目眩、不安,從而導致摔傷和骨折。
抗組胺藥有時能導致老年人精神錯亂或譫妄,尤其是在用大劑量或與其他藥物合用時更易發生。
老年人對消化道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更敏感。
含鋁的抗酸劑更有可能引起便秘,而含鎂的抗酸藥則更可能導致腹瀉和脫水。
老年人甚至服用維生素C也能導致胃不適或腹瀉。
當就診時,老年人應提及所用的任何OTC藥物,包括維生素及礦物質。
這些資料有助于醫生評價整個藥物治療方案,而確定某些癥狀是否與使用的OTC藥物有關。
藥物的相互作用許多人忽視向醫生提及所用的OTC藥,間歇性使用的藥物如感冒藥、便秘藥或偶爾用于治療頭痛的藥物,更不經常提起。
保健醫生在開處方時,也可能不會想到詢問有關OTC藥物。
許多OTC藥物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這些相互作用中有些可能是嚴重的。
例如,很少量的阿司匹林就能降低嚴重心衰的治療藥物依那普利的療效,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合用也能產生該現象。
將阿司匹林與抗凝劑華法林合用能增加異常出血的危險。
心臟病患者服用含鋁或鎂的抗酸劑能減少地高辛的吸收。
甚至服用復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物也能干擾一些處方藥的作用。
抗菌藥四環素若與鈣、鎂、鐵一起吞服可能失效。
沒有專門對OTC藥相互作用的系統研究。
在不良反應或死亡報道后,許多嚴重問題才意外地被發現。
盡管有些OTC藥標簽上有藥物相互作用的告誡,但是這些文字對大多數顧客毫無意義。
例如,一些含有苯丙醇的食物輔助劑和感冒藥,應注意既不能與處方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用于抑郁癥)合用,也不能在停用該處方藥兩周內使用。
由于許多患者沒有認識到他們用的抗抑郁藥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因而這個重要的告誡毫無幫助。
減少藥物相互作用危險的最好辦法是請求藥師檢查其配伍禁忌。
另外,應告訴醫生所有使用的藥物,不管是處方藥還是OTC藥(原第8節)。
藥物重疊另一潛在問題是藥物重疊。
患者偶爾會使自己用藥過量,除非他們閱讀了所用各種藥物的說明書。
例如,既用食物輔助劑又服用感冒藥,而兩種藥皆含有苯丙醇胺,這樣患者就可能用了雙倍本來認為是安全劑量的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常在治療鼻竇病藥物中發現。
同時使用治療鼻竇病藥物和治療頭痛的對乙酰氨基酚可能會超過推薦的用量。
慢性病如果OTC藥使用不當,許多慢性疾病會惡化。
抗組胺藥能在OTC睡眠輔助劑、過敏藥物,咳嗽、感冒或流感治療藥物中發現。
除非在醫生指導下,哮喘、肺氣腫或慢性肺病患者都不能使用含抗組胺藥物。
用抗組胺藥也能并發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前列腺肥大患者,在用OTC藥物的減充血劑或抗組胺藥時,由于它們的不良反應是有危險的,用藥前應向醫生詢問。
各年齡組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在購買OTC藥品之前應向保健醫生咨詢。
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幫助確定不含糖的止咳糖漿;
正在恢復的酒精中毒者應警惕避免含有酒精的感冒藥(一些藥品含25%酒精)。
心臟病患者治療感冒甚至胃不適時,也應了解這些藥會不會與他們用的處方藥有相互作用。
由于OTC藥一般為健康者偶爾使用,所以任何有慢性病或需要每天服用某藥時,進行醫藥咨詢是明智的。
這種用法已超過自我保健的正常界限,因而需要征求專家的意見。
引用:http://big5.wiki8.com/OTC_10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