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嫉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3 10:2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4 07:03 編輯

醫學百科●嫉妒

 

拼音

 

jídù

嫉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

 

嫉妒心態的頑固性在于它的潛意識性

 

嫉妒是不明智的,它害人而必不利已,這是誰都明白的。

 

但是,在應用心理學新的技術干預之前,嫉妒是讓人無奈的。

 

世界上有哪個人愿意做嫉妒的人?

 

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夠輕意地克服掉嫉妒呢?

 

即使你發現自己是一個嫉妒的人,即使你下定了決心,作好了一切準備,用了最大的努力……結果卻常常令人失望。

 

這是因為嫉妒是一種潛意識心理狀態。

 

所以,它的頑固性和其它心理障礙是相似的。

 

當然,在我們提出新的潛意識原理以后,嫉妒已經變得很好解決了。

 

臨床經驗表明,只要本人有意識解決,它的臨床干預有效率是百分之百。

 

嫉妒行為的心理結構

 

下面的圖示表示的是嫉妒行為的潛意識心理結構。

 

如果我們弄明白了這一結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嫉妒問題。

 

少數對刺激事件產生痛苦情緒水平過高的同學不容易自我解決,那么,應該花5元錢預約一名技術較好的應用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幫助你先過敏的情緒反應降下來。

 

有的同學在解決了消極情緒以后,思維問題解決不了(如想不明白某人某事),一般找一名大學生心理學會會員幫助你解決就可以。

 

他們會先幫助你降低過敏性的情緒反應,然后讓你再思考這件事。

 

如果有時你的思維確實是有道理的,只要想這件事情時情緒就不平靜,那么,你用理智心態想這件事,本身也是克服了嫉妒心理的困擾。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嫉妒行為的心理結構:關于嫉妒行為的心理結構,簡單地說它就是一個復雜的由若干個S-R組成的系統。

 

大家都知道,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中,當被實驗的狗的嘴里放入肉末時,實驗員便同時搖響鈴聲。

 

在鈴聲和進食多次結合之后,只要鈴一響,即使狗的嘴里不再放進任何食物,它也會分泌唾液。

 

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條件反射原理。

 

為了更簡捷地表達這個原理,后來的行為主義心理家們用S代表鈴聲等條件刺激,用R代表狗聽到鈴聲后的分泌唾液等行為反應。

 

在人類的嫉妒心理活動中,也存在著這樣一種類似的但更為復雜的S-R反應系統。

 

比如當學生A某一聽到老師表揚B某(S)時,A某心中便會產生一陣焦躁不安的痛苦(R)。

 

所不同的是人類的這一條件性心理反應要比實驗中的動物的R反應更復雜得多。

 

例如我們可以將人類的R行為反應進一步地分解為:情緒反應狀態(圖示中的R1、R2、R4三種性質的反應);

 

思維反應(圖示中的R5、R6所表示的兩種性質的思維反應)和行為反應(圖示中的R7、R8所示)。

 

分述如下。

 

嫉妒的第一反應是潛意識的情緒體驗反應沒有哪個人愿意在遇到別人某方面優于自己,卻不對自己構成損害時,產生毫無意義的痛苦情緒反應。

 

可是,嫉妒的人的最起碼表現就是在一遇到他人優于自己的情境時,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這種情緒體驗一是不容易自我克制;

 

二是常常具有過敏性(例如為一點小事而非常痛苦);

 

三是一般情況下本人的意識能夠覺察到這種不正常的體驗,并且將其掩飾起來。

 

嫉妒不是人人都有的,對于某些優于自己的人的身份、地位、資歷、年齡等等不可比的條件下,往往不產生嫉妒。

 

就像《紅樓夢》中賈府里的焦大不會嫉妒賈寶玉,劉姥姥不會嫉妒賈母一樣。

 

這是因為人類大腦在反映客觀世界時,有這種區別能力,一旦發現不可比,便放棄了消極的思路。

 

但是,也有焦大這種人嫉妒賈寶玉這種人的時候;

 

也有劉姥姥嫉妒賈母的情況發生。

 

只要他們在思維上認為是有理由相比的,他們便可能產生痛苦的情緒體驗。

 

如果一名地下工作者對焦大和劉姥姥進行一種階級斗爭學說的教育,說人人生來是平等的。

 

只是由于階段剝削和壓力才導致了貧富懸殊。

 

這時,如果焦大和劉姥姥產生了對賈寶玉和賈母的痛苦體驗的話,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這不能再稱作嫉妒了,而是一種政治思想,一種階級斗爭理論的覺悟。

 

總之,嫉妒是一種對S刺激的消極情緒體驗。

 

它不是必然有的,與你如何看世界,如何看問題有關。

 

所以,我們說在S刺激出現時,人們的反應并不一定都是過敏的痛苦體驗(R1),也可能是無消極情緒體驗或愉快體驗(R4),例如替同學、朋友、親人的某些好事而高興;

 

也可能是一般的壓力體驗(R5),例如當看到老師表揚A同學數學進步時,自己感到應該在數學上也多下些功夫的那種壓力感體驗。

 

在上述三種不同的情緒體驗中,只有過敏性痛苦體驗(R1)可能是嫉妒體驗,也可能不是嫉妒體驗。

 

當這種過敏性痛苦是指向自己,例如對自己進行指責、自卑等時,不是嫉妒;

 

如果有充分理由把這種過敏性痛苦體驗指向表現某種優越者時,也不是嫉妒,例如由于B在考試時作弊抄襲了A某的試題而獲得獎學金時,A某產生不愉快體驗是義憤,也不是嫉妒。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是嫉妒,即在A某毫無理由地對B某獲得獎學金和表揚時產生過敏性痛苦反應,并且把消極情緒指向B某,例如對B某產生無端怨恨和無中生有地指責等。

 

怎樣理解過敏性痛苦和正常壓力體驗?

 

例如當A發現B比自己強的刺激事件是2時,A的情緒痛苦程度也是2,這就不算過敏反應;

 

如果A發現B比自己強的刺激事件是2,而自己的消極情緒體驗達到3、4或5時,則為過敏性情緒體驗。

 

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所以,大多數嫉妒者的情緒反應都是過敏的。

 

思維反應如果小A僅僅是情緒痛苦,而未因情緒痛苦而干擾思維,我們一般會認為她處于一種較低水平的嫉妒障礙狀態;

 

如果情緒干擾了思維,則其嫉妒水平便進入高一級水平,就劃分為第二級水平吧。

 

嫉妒思維的人其思維過程是這樣的:當刺激目標(某人優于自己,即S)出現,立刻產生過敏性消極情緒反應(R)。

 

接下來,消極情緒遲遲不肯中止,大腦也沸騰不止,翻來覆去地想這件事——此時她會想什么呢?

 

是由于我自己如何沒做好?

 

是想B如何做得好?

 

不會的,在這種消極情緒推動下產生的思維只能是維護自己消極情緒,為自己消極情緒尋找辯護理由的思維,例如:B為什么比我好?

 

……某一次她做某事取得了老師的好感,是擅長阿諛迎逢的結果;

 

……某一次把某某同學擺弄得樂滋滋的樣子,太會拉攏人;

 

……。

 

從任何成功的人身上找這些莫須有的罪名,都是不難的。

 

于是,A把自己在消極情緒推動下大腦翻騰不止檢索得到的知識記下來,以后每逢某些機會,這些消極知識產生的思維就會呈現出來。

 

這里還涉及一個思維內容的可信程度,受制于情緒的性質和程度的問題。

 

例如當一個人在晚上熄燈入睡前,環視一下幽暗的房間,一般是不會認為房間內可怕,這是正確的思維判斷。

 

當她被一個非常可怕的噩夢驚醒時,再看一眼黑暗的房間,會覺得房間可怕,甚至不敢看房間。

 

這便是受制于情緒的思維判斷——黑暗的房間是可怕的。

 

但是,一個理智性較強的人會在此時意識到房間并不可怕,只是由于噩夢的緣故才有怕的感覺,于是他會開燈、活動一下等等,使得噩夢帶來的情緒迅速消失。

 

當嫉妒者的思維出現時,也有這兩種選擇。

 

那么,當小A為小B的優異成績而痛苦的時候,她有沒有這種理智性呢?

 

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兩種人:一種是比較理智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嫉妒情緒可能會干擾思維,所以時時加以注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使消極情緒干擾思維的行為。

 

那么,他的嫉妒水平就到此為止了。

 

而另一種情緒化的人往往表現為消極情緒制約思維,每當他情緒不佳時,思維也順著情緒的方向運行起來。

 

例如當小A為小B的成功痛苦時,大腦里便七上八下地翻騰不止,涌現出諸如:小B一定是抄襲了;

 

……是偶爾碰上的;

 

……和老師拉關系……,不但能夠翻騰出不好的念頭,往往還確信就是那么回事,不管有無證據,他不愿意作逆向的思考,生怕自己的結論被自己推翻。

 

如果小A是后一種人,那么她的嫉妒就達到了第二級水平,還可能進入第三級水平——嫉妒行為的產生。

 

行為反應這是一種與道德相關的指標,即當小A對小B有了過敏性痛苦情緒反應和不正確的思維反應之后,是否采取外顯行動對小B進行干擾、妨礙甚至傷害。

 

嫉妒者可以分為有道德缺陷型和無道德缺陷型兩種。

 

無道德缺陷者的嫉妒純粹屬于個人心理問題,不屬于涉及干擾他人及其關系問題。

 

這類人一般不會因為嫉妒而故意直接采取妨礙或傷害他人的行為,但是他們可能間接地傷害對方,比如在干部選舉、優秀評定、人品評價、團隊協作等方面,因為消極情緒導致消極思維,消極思維導致錯誤判斷;

 

錯誤判斷導致對對方的不利判斷和措施反應等。

 

我們把這類嫉妒者定為三級水平,簡稱思維偏見型或思維偏激型。

 

由于嫉妒者有過敏性情緒過激反應伴隨思維,某些表現出道德缺陷的嫉妒者往往并不一定是道德教養、修養不良的學生。

 

一些在其它問題上道德并不差的人,只是在因為嫉妒問題上才采取不道德行為傷害對方的,屬于心理障礙性質的行為,應側重心理治療。

 

也有一部分表現出道德缺陷的嫉妒者,也可能是由于道德教養、修養不足所至,比如不把傷害他人當一回事,順嘴亂說一氣等等。

 

不論其是否屬于道德薄弱,凡是因為嫉妒而采取對他人不利的行為的,都構成了嫉妒反應的第三級水平——表現為不道德行為妨礙或傷害他人的嫉妒水平。

 

凡是表現為這種類嫉妒行為者,都會受到道德上的指責。

 

嫉妒行為的克服增強元認知修養,善于覺察、監控、調適自己的過敏性情緒體驗認知心理學中的元認知概念的本意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

 

在這里我們把它擴展為一個人對自己整體心理活動過程的認知。

 

這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在意識指導下對自己的認知過程進行認知和對自己的情緒心理過程進行認知,都是意識對自己心理活動過程的反省認知過程。

 

一個元認知修養好的人,能夠在嫉妒心理產生時,及時地覺察到自己正在對某一刺激(S)產生過敏情緒反應。

 

知道老師表揚B這件事,并不值得我如此痛苦,而是我自己在潛意識地產生過敏性痛苦。

 

能夠覺察這一點的人,其消極情緒就不會泛濫起來。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元認知修養良好的人,應該能夠在任何消極情緒泛濫時,通過適應的肌肉活動,深呼吸練習,認知調解等,將消極情緒平息下去。

 

培養正確觀念,保證正確思維一個元認知修養好的人,當她連連產生對B的不利認識、思想、行為或態度等時,會自覺反思:究竟真的是B不好,還是由于我自己在消極情緒推動下,連連檢索到對B不利的知識觀念,還是客觀上B確實值得否定?

 

也能區分自己的情緒究竟是正義感,還是嫉妒?

 

一個元認知修養好的人,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不在激烈情緒推動下去評判任何是非。

 

如果想判斷B究竟是否值得表揚和學習,那么,這種思維進行的條件也應該是在激動情緒完全平靜下來之后,平心靜氣地冷靜思維。

 

調控情緒保證正確思維的人格化、條件化把上述對情緒、思維的反省認知和調控方式完全練習到自動化、技巧化、人格化程度。

 

避免在小事上表現出高水平元認知,一遇較大的刺激便又老毛病重犯,變得偏激起來。

 

心理活動過程的反省認知過程一個元認知修養好的人,能夠在嫉妒心理產生時,及時地覺察到自己正在對某一刺激(S)產生過敏情緒反應。

 

知道老師表揚B這件事,并不值得我如此痛苦,而是我自己在潛意識地產生過敏性痛苦。

 

能夠覺察這一點的人,其消極情緒就不會泛濫起來。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元認知修養良好的人,應該能夠在任何消極情緒泛濫時,通過適應的肌肉活動,深呼吸練習,認知調解等,將消極情緒平息下去。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du_11687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9 12:42 , Processed in 1.32810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