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語大詞典●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2 14:5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語大詞典●兩


①[liǎnɡㄌㄧㄤˇ]

 

[『廣韻』良獎切,上養,來。]

 

亦作“両”。

 

“兩”的繁體字。

 

1.數詞。

 

二。

 

常用於成對的人或事物以及同時出現的雙方。

 

『詩·齊風·還』:“幷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論語·八佾』:“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坫。”

 

漢蘇武『詩四首』之三:“結髮爲夫妻,恩愛兩不疑。”

 

唐杜牧『洛中送冀處士東遊』詩:“處士拱兩手,笑之但掉頭。”

 

老舍『駱駝祥子』一:“這一派哥兒們的希望大槪有兩個,或是拉包車,或是自己買上輛車。”

 

2.表示不定數,多與‘一’或‘三’前后連用,義爲少量。

 

唐杜牧『池州春送前進士蒯希逸』詩:“楚岸千萬里,燕鴻三兩行。”

 

老舍『駱駝祥子』一:“弄好了,也許一下子弄個一塊兩塊的;

 

碰巧了,也許白耗一天,連‘車份兒’也沒著落,但也不在乎。”

 

3.兩個人或兩件事物。

 

『莊子·人間世』:“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

 

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兩也,爲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文選·潘嶽〈射雉賦〉』:“逸群之儁,擅場挾兩。”

 

李善注:“不但欲擅一場而已,又挾兩雌也。”

 

淸孔尙任『桃花扇·入道』:“你看他兩分襟,不把臨去秋波掉。”

 

4.指對立的兩面或兩個極端。

 

宋張載『正蒙·太和』:“兩不立,則一不可見。”

 

『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九年』:“自宰相、執政、侍從、卿監、正員郞分爲五等,除致仕遺表已議裁減外,將逐郊蔭補恩澤,每等降殺,以兩酌中,定爲止數。”

 

5.指聯系、協調雙方的人或事物。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

 

一曰牧,以地得民;

 

二曰長,以貴得民;

 

三曰師,以賢得民;

 

四曰儒,以道得民;

 

五曰宗,以族得民;

 

六曰主,以利得民;

 

七曰吏,以治得民;

 

八曰友,以任得民;

 

九曰藪,以富得民。”

 

鄭玄注:“兩,猶耦也。

 

所以協耦萬民。”

 

賈公彦疏:“謂王者於邦國之中立法,使諸侯與民相合耦而聯綴,不使離散有九事。”

 

6.加倍;

 

翻一番。

 

『易·繫辭下』:“『易』之爲書也。

 

廣大悉備。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漢書·律曆志上』:“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爲兩。”

 

7.兩次;

 

兩度。

 

南朝宋謝惠連『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宋蘇軾『送李公擇』詩:“比年兩見之,賓主更獻酬。”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府校邇來大致粗定,藐躬窮奇,所至顛沛,一遘於杭,兩遇於越。”

 

8.同時兼具兩方面。

 

『荀子·解蔽』:“身盡其故則美,類不可兩也。”

 

『荀子·解蔽』:“自古及今,未嘗有兩而能精者也。”

 

『呂氏春秋·權勳』:“利不可兩,忠不可兼。

 

不去小利則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則大忠不至。”

 

9.等同;

 

比幷。

 

『逸周書·小開』:“貴而不傲,富而不驕,兩而不爭。”

 

朱右曾校釋:“兩,謂權相侔。”

 

『管子·禁藏』:“夫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

 

事有成敗,而意不能同;

 

行有進退,而力不能兩。”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君後三歲而侯。

 

侯八歳爲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醒世恒言·賣油郞獨占花魁』:“雖然蓬頭垢面,那玉貌花容,從來無兩。”

 

淸顧炎武『贈萬舉人壽祺』詩:“何人詗北方,處士才無兩。”

 

10.猶言分散不統一。

 

『呂氏春秋·執一』:“天子必執一,所以摶之也。

 

一則治,兩則亂。”

 

參見“兩政”。

 

11.整治,修飾。

 

『左傳·宣公十二年』:“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

 

杜預注:“兩,飾也。”

 

孔穎達疏:“飾馬者,謂隨宜刷刮馬。”

 

『周禮·夏官·環人』:“環人掌致師”鄭玄注引『春秋·傳』作“掚馬”。

 

12.重量單位。

 

古制二十四銖爲一兩,十六兩爲一斤。

 

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

 

『淮南子·天文訓』:“十二粟而當一分,十二分而當一銖,十二銖而當半兩,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爲一兩。”

 

『漢書·律曆志上』:“二十四銖爲兩,十六兩爲斤。”

 

13.量詞。

 

用於鞋、襪等成對使用的衣物。

 

『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孔穎達疏:“屨必兩隻相配,故以一兩爲一物。”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桑柘』:“十五年,任爲弓材,亦堪作履”原注:“一兩六十。”

 

唐戴叔倫『憶原上人』詩:“一兩棕鞋八尺藤,廣陵行遍又金陵。”

 

元薩都剌『茅山道士』詩:“道人自有愛山癖,蠟屐平生幾兩穿。”

 

淸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五·癖』:“阮方吹火蠟屐,嘆曰:‘未知此生當著幾兩屐!’”

 

14.量詞。

 

用於兩股相交的物品。

 

漢揚雄『法言·孝至』:“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爲泰;

 

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

 

李軌注:“綸如靑絲繩也。”

 

15.量詞。

 

猶匹。

 

用於帛、錦。

 

每兩四丈。

 

『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夏,齊侯將納公,命無受魯貨,申豊從女賈,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適齊師。”

 

杜預注:“二丈爲一端,二端爲一兩,所謂匹也。”

 

『續資治通鑑·宋太宗雍熙三年』:“令圖不虞其詐自以爲終獲大功,私遺休格重錦十兩。”

 

16.古代軍隊編制單位。

 

二十五人爲一兩。

 

『周禮·地官·小司徒』:“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五師爲軍。”

 

鄭玄注:“伍、兩、卒、旅、師、軍皆衆之名。

 

兩,二十五人。”

 

『尉繚子·兵教下』:“自伍而兩,自兩而師,不一其令。”

 

17.通“魎”。

 

漢劉向『說苑·辨物』:“木之怪,夔罔兩。”

 

罔兩即魍魎。

 

兩②[liànɡㄌㄧㄤˋ]

 

[『廣韻』力讓切,去漾,來。]

 

亦作“両”。

 

“兩”的繁體字。

 

“輛”的古字。

 

1.量詞。

 

用於車輛。

 

『書·牧誓序』:“武王戎車三百兩。”

 

孔穎達疏:“數車之法,一車謂之一兩。”

 

『史記·貨殖列傳』:“其輅車百乘,牛車千兩。”

 

宋歐陽修『蘇主簿挽歌』:“三年弟子行喪禮,千兩鄕人會葬車。”

 

淸魏源『聖武記』卷八:“以車三百兩塞街巷。”

 

2.借指車。

 

『後漢書·吳祐傳』:“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

 

李賢注:“車有兩輪,故稱‘兩’也。”

 

前蜀貫休『讀玄宗幸蜀記』詩:“聖兩歸丹禁,承乾動四夷。”

 

3.容納一輛車。

 

宋沈括『萬春圩圖記』:“圩中爲通塗二十二里以長,北與堤會,其袤可以兩車。”

 

原注:“兩,去聲。”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10 15:28 , Processed in 0.30466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