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中注】
拼音
zhōngzhù
英文參考
ki15;chungchu
概述
中注,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足少陰腎經。
沖脈、足少陰之會。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另說在臍下0.5寸,旁0.5寸(《針灸甲乙經》);
臍下1寸,旁開1寸《針灸大成》);
臍下1寸,旁開1.5寸(《針灸資生經》)。
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腹壁下動、靜脈的肌支。
主治月經不調,腹痛,泄瀉,便秘,小便淋瀝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取法
仰臥位,在橫骨上4寸,陰交(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
血管分布同大赫。
為第十肋間神經分布處。
皮膚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經的前皮支重疊分布。
特異性
足少陰經與沖脈之交會穴。
功用
調經止帶,通調腑氣。
主治病癥
1.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卵巢炎,輸卵管炎;
2.其它:睪丸炎,腸炎,腹痛,便秘,腰痛,結膜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放散至小腹。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配伍
配支溝、足三里,有調三焦,理腸腑的作用,主治腹痛,大便秘結。
配次髎、三陰交、有健脾活血,理胞宮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文獻摘要
《甲乙經》:沖脈、足少陰之會。
《千金方》:主少腹熱,大便堅。
《大成》:主目內眥赤痛,女子月事不調。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ongzhu_5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