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正營】
拼音
zhèngyíng
英文參考
chengying;Zhengying(GB17)
概述
正營,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陽維之會。
在頭部,當前發際上2.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一說“目窗后一寸五分”,即入發際3.5寸(《針灸大成》)。
布有額神經和枕大神經吻合支,顳淺動、靜脈頂支和枕動、靜脈的吻合網。
主治偏頭痛,目眩,齒痛等。
沿皮刺0.3-0.5寸。
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正營在頭部,當前發際上2.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取法
正坐仰靠或仰臥位,在目窗后1寸,在頭臨泣穴與風池穴的連線上取穴。
穴位解剖
正營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結締組織、骨膜(頂骨)。
有顳淺動、靜脈頂支和枕動、靜脈的吻合網。
分布著額神經和枕大神經吻合支。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帽狀腱膜下結締組織。
腱膜下結締組織為疏松結締組織形成,因此,又稱腱膜下間隙,位于帽狀腱膜和顱頂骨膜之間。
由于該間隙在顱頂部的范圍非常廣泛,其向前可達眶部,向后達上項線(枕骨)。
此間隙內出血時,常形成較大血腫,血液的瘀斑可到上眼臉的皮下。
因該隙內的血管,可通過導血管與板障靜脈與顱內硬腦膜靜脈竇相交通,顱外的感染,經此途徑至顱內。
因此,把此間隙的顱頂部稱為危險區,針刺時應嚴格注重消毒。
(參看目窗穴)
特異性
足少陽、陽維之交會穴。
功用
平肝明目,疏風止痛。
主治病癥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眩暈;
2.五官科系統疾病:牙痛,視神經萎縮;
3.其它:嘔吐。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酸脹。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正營配風池、頭維、外關,有散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正營配頰車、下關、合谷,有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牙關不利,牙痛。
正營配風池、內關、印堂,有定眩止嘔的作用,主治目眩,嘔吐。
文獻摘要
《甲乙經》:足少陽、陽維之會。
《甲乙經》:上齒齲痛,惡風寒,正營主之。
《大成》:主目眩瞑,頭項偏痛,牙齒痛,唇吻急強,齒齲痛。
《圖翼》:主治頭痛目眩,齒齲痛,唇吻強急。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engying_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