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石關】
拼音
shíguān
英文參考
shihkuan;ki18;Shiguan(KI18)
概述
石關,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太平圣惠方》作右關。
別名石闕。
屬足少陰腎經。
沖脈、足少陰之會。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另說在臍上2寸,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
臍上2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布有第八肋間神經的腹壁上動、靜脈的分支。
主治腹痛,嘔吐,呃逆,便秘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3-7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取法
仰臥位,在肓俞上3寸,建里(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及鞘內腹直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
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
分布著第八肋間神經。
皮膚由第七、八、九肋間神經的前皮支重疊分布。
穴位深部,腹腔內相對應器官有胃,橫結腸及胰體。
特異性
足少陰經與沖脈之交會穴。
功用
攻堅消滿,調理氣血。
主治病癥
1.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便秘,腸炎,食管痙攣;
2.婦產科系統疾病:盆腔炎,不孕癥,痛經;
3.其它:結膜充血,尿路感染。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放散至上腹。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配伍
配內關、足三里,有寬中理氣,調和胃腸的作用,主治胃痛,腹痛,嘔吐,膈肌痙攣。
文獻摘要
《甲乙經》:沖脈、足少陰之會。
《千金方》:大便閉,寒氣結,心堅滿。
《循經》:嘔逆氣喘,脾胃虛寒,飲食不消,翻胃吐食。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iguan_8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