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7-12 14:27 編輯
【醫學百科●漏谷】
拼音
lòugǔ
英文參考
Lougu(SP7)
概述
漏谷,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太陰絡。
屬足太陰脾經。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大隱靜脈及脛后動、靜脈。
主治腹脹腹鳴,消化不良,小便不利,丹毒,腳氣,偏墜,腿膝厥冷等。
直刺1-1.5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漏谷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取法
正坐或仰臥位,在內踝高點上6寸,脛骨后緣,當陰陵泉和三陰交的連線上取穴。
穴位解剖
漏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三頭肌、趾長屈肌、脛骨后肌。
血管、神經分布同三陰交。
(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
分布著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有脛神經。)
皮膚由隱神經分布。
皮下組織內的脂肪組織增多,有隱神經和大隱靜脈伴行經過。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在小腿三頭肌(腱)前方進入趾長屈肌和脛骨后肌。
在趾長屈肌的后方有徑后動、靜脈和脛神經并行經過,營養并支配以上諸肌。
功用
健脾和胃,利尿除濕。
主治病癥
1.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腸胃炎,腸鳴音亢進,消化不良;
2.運動系統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3.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小腿外側。
深刺時須防刺傷脛后動、靜脈。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漏谷配曲泉,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血瘕。
漏谷配陰陵泉、三陰交,有溫經通絡除濕的作用,主治下肢重痛。
文獻摘要
《千金方》:久濕痹不行;
腸鳴而痛;
失精。
《銅人》:痃癖冷氣,心腹脹滿,食飲不為肌膚,濕痹不能久立。
引用:http://big5.wiki8.com/lougu_1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