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昆侖】
拼音
kūnlún
英文參考
Kunlun(BL60)
養生術語·昆侖
部位所指,說法不一。
一指頭。
《黃庭內景經·若得章》務成子注引《洞神經》:“頭為三臺君,又為昆侖。”
一指腦。
《脈望》卷八:“腦為昆侖。”
一指臍。
《黃庭內景經·若得章》務成子注:“又云臍為太一君,亦為昆侖。”
經穴名·昆侖
出《靈樞·本輸》。
別名下昆侖。
屬足太陽膀胱經。
經(火)穴。
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布有腓腸神經,小隱靜脈及外踝后動、靜脈。
主治頭痛,目眩,項強,鼻衄,腰痛,腳跟痛,小兒癲癇,難產,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癱瘓,及坐骨神經痛,足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昆侖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取法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跟腱與外踝之間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昆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腓骨長、短肌。
皮膚由腓腸神經分布。
有小隱靜脈及外踝后動、靜脈。
分布著腓腸神經。
該穴深層結構的血液營養來自腓動脈。
該動脈是脛后動脈在腘肌下方2~3厘米發出的,經脛骨后面與(踇)長屈肌之間下降至外踝,終于跟外側皮。
在外踝上方4~6厘米處,發出穿支,穿經肌肉和小腿肌間膜至小腿前面,與脛前動脈的分支吻合。
該吻合對于小腿側支循環的形成和血液供應有實際應用意義。
特異性五輸穴之經穴,五行屬火。
功用安神清熱,舒筋活絡。
主治病癥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神經性頭痛,眩暈;
2.運動系統疾病:下肢癱瘓,膝關節炎,踝關節扭傷,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
3.其它:甲狀腺腫大,腳氣,鼻出血,胎盤滯留,痔瘡。
刺灸法刺法:1.直刺0.5~1寸,局部酸脹,;
2.深刺透太溪穴,針感可向足趾放散;
3.向上斜刺2~3寸,局部酸脹,針感擴散至足跟或足趾,治療甲狀腺腫大。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昆侖配風池、后溪,有清頭目安神志的作用,主治頭痛,驚癇。
昆侖配風市、陽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文獻摘要《甲乙經》:癲疾目,鼽衄。
《大成》:中風轉筋拘急,行步無力疼痛,妊娠刺之落胎。
引用:http://big5.wiki8.com/kunlun_12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