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孔最】
拼音
kǒngzuì
英文參考
Kongzui(LU6)
概述
孔最,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之郄穴。
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和頭靜脈,橈動、靜脈。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痛,肘臂痛。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取法
伸臂仰掌,于尺澤與太淵的連線上,距太淵穴7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孔最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肱橈肌、橈側腕屈肌、旋前圓肌、指淺屈肌、拇長屈肌。
有頭靜脈,橈動、靜脈。
分布著前臂外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淺支。
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
在皮下,針經頭靜脈內側,穿前臂筋膜,入肱橈肌。
在橈動、靜脈及其伴行的橈神經淺支的內側,經上列各肌,逐肌深達拇長屈肌。
以上諸肌,除肱橈肌由橈神經深支支配外,其他諸肌均由正中神經支配。
特異性
手太陰經之郄穴。
功用
清熱止血,潤肺理氣。
主治病癥
1.呼吸系統疾病:肺結核咯血,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2.運動系統疾病:肘臂痛,手關節痛。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前臂部放散。
2.針刺時應避開橈動、靜脈,以防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孔最配肺俞、風門,有宣肺止咳定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
孔最配合谷、大椎,有疏風解表,瀉熱止痛的作用,主治熱病無汗,頭痛。
孔最配少商,有清熱利咽,止痛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厥頭痛。
《千金方》:孔最,主臂厥熱痛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
研究進展
咯血據報道,將魚腥草注射液于孔最穴注射,每穴2ml,一日1次,治療支氣管炎及肺癌所致的咯血,效果較好。
一般咯血停止后,繼續治療7~10天,以鞏固療效。
另有將垂體后葉素2~5u于孔最穴注射,每日1次,治療咯血(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膿腫),有較好效果。
哮喘電針孔最、魚際穴,治療哮喘發作期患者,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留針30~60分鐘,取得較好療效。
針刺孔最對過敏性哮喘有較好的平喘作用,獲效時間約0.5~15分鐘。
引用:http://big5.wiki8.com/kongzui_128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