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金門】
拼音
jīnmén
英文參考
Jinmen(BL63)
經穴名·金門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關梁。
屬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之郄穴。
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
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足底外側神經及足底外側動、靜脈。
主治頭痛,眩暈,癲癇,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金門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
取法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申脈前下方,當骰骨外側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金門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小趾展肌、跟骨膜。
皮膚堅厚致密,由足背外側皮神經分布。
皮下筋膜有致密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形成。
致密的結締組織形成纖維束,連于皮膚與足底深筋膜。
足底深筋膜外側厚于內側,覆蓋于小趾展肌表面。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底筋膜的外側,在腓骨長、短肌腱的下方,達跟骨和骰骨之間,刺入足底外側的小趾展肌,該肌由足底外側動脈伴行的足底外側神經支配。
特異性足太陽經之郄穴。
功用安神開竅,通經活絡。
主治病癥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癲癇,小兒驚風,頭痛;
2.其它:膝關節炎,踝扭傷,足底痛,疝氣。
刺灸法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足背部擴散。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配伍:配人中、中沖,有醒神鎮驚開竅的作用,主治癲癇,驚風。
文獻摘要《甲乙經》:尸厥暴死、霍亂轉筋。
《金鑒》:癲狂,羊癇風。
經穴別名·金門
指會陰穴。
《千金要方》:“金門在谷道前,囊之后,當中央是也,從陰囊下度到大孔前,中分之”。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nmen_13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