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風門】
拼音
fēngmén
英文參考
Fengmen(BL12)
經穴名·風門
風門亦稱風門熱府。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熱府。
屬足太陽膀胱經。
督脈、足太陽之會。
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布有第二、三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第二肋間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和頸橫動脈降支。
主治傷風咳嗽,頭痛發熱,胸背徹痛,項強,癰疽發背等。
斜刺0.3-0.5寸。
艾炷灸3-7壯;
或艾條灸5-15分鐘。
定位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法俯臥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風門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小菱形肌、上后同鋸肌、骶棘肌。
有肋間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
分布著第二、三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
皮膚由第一、二、三胸神經后支的內側支分布。
斜方肌由副神經支配;
菱形肌由肩胛背神經支配,該神經由臂叢發出,由肩胛提肌前緣,經該肌和菱形肌的深面,沿肩胛骨的內側緣下降,幾達該骨下角,分支支配大、小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針經上述結構后,可深至第二肋間結構,其胸腔相參應器官是胸膜腔及肺,所以要掌握針刺的深度。
特異性足太陽經與督脈之交會穴。
功用宣肺解表,益氣固表。
主治病癥1.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
2.外科系統疾病:破傷風,背部癰疽,胸膜炎;
3.其它:感冒,蕁麻疹,肩背軟組織疾患,遺尿等。
刺灸法刺法:向內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肋間及肩部。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氣胸。
灸法:艾炷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配伍風門配肩井、支溝,有舒筋通絡鎮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
風門配合谷、外關,有解表清熱的作用,主治發熱、咳嗽。
風門配曲池、血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主治蕁麻疹。
文獻摘要《甲乙經》:督脈、足太陽之會。
風眩頭痛,風門主之。
《銅人》:治傷寒頸項強。
《大成》:主上氣喘氣。
研究進展支氣管哮喘取風門、大杼,用化膿灸法治療220例,有較好療效。
小兒面部望診的部位·風門
風門即耳屏間切跡相平處,相當于聽會的部位。
《厘正按摩要術》:“風門在耳前,少陽經所主,色黑則為寒為疝,色青則為燥為風。”
引用:http://big5.wiki8.com/fengmen_15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