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高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1 08:38: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高熱

 

拼音

 

gāorè

 

英文參考

 

ardentfever;calorfervens;hyperpyrexia;hyperthermy

 

西醫治高熱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

 

高熱(HighFever)在臨床上屬于危重癥范疇。

 

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

 

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

 

肛溫雖比腋溫準確,但因種種原因常以腋溫為準。

 

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

 

所謂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

 

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

 

其前部為散熱中樞,后部為產熱中樞,這兩種調節中樞機能彼此相互制約,保持動態平衡,維持體溫相對穩定。

 

小兒年齡愈小,體溫調節中樞機能愈不完善,可致體溫升高。

 

新生兒汗腺發育相對不足,通過汗液蒸發散熱受到限制,故天氣炎熱時,也可致體溫增高。

 

發熱與病情輕重有時不一定平行。

 

嬰幼兒對高熱耐受力較強,即使體溫高達40℃,一般情況仍相當好,熱退后很快恢復。

 

相反,體弱兒、新生兒即使感染很嚴重,體溫可不高甚或不升。

 

年長兒體溫較穩定,若體溫驟然升高,全身情況較差,常常反映有嚴重疾病存在。

 

熱型分為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和雙峰熱等。

 

在一定范圍內,熱型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由于小兒對疾病的反應與成人不同,其熱型的表現不如成人典型。

 

加之,近年來抗生素與皮質激素的廣泛應用于臨床,熱型隨之發生變化,因而熱型的特點,在疾病的鑒別診斷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應。

 

發熱可使吞噬細胞活動性增強,抗體生成增多,白細胞內酶的活力及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抵御疾病的侵襲,促進機體恢復。

 

因此,如發熱不是太高,一般情況尚好,不應盲目或急于降溫治療。

 

但是發熱過久或高熱持續不退,對機體有一定危害性。

 

可使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謝發生紊亂而致酮血癥,發生自身蛋白質的破壞而致消瘦,腦皮質興奮、抑制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腸功能紊亂等,出現一系列嚴重癥狀,加重病情,影響機體恢復,因此應盡快查明原因。

 

病因病理病機(一)急性高熱1.感染性疾病急性傳染病早期,各系統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熱癥、新生兒脫水熱、顱內損傷、驚厥及癲癇大發作等。

 

3.變態反應過敏,異體血清,疫苗接種反應,輸液、輸血反應等。

 

(二)長期高熱1.常見病敗血癥、沙門氏菌屬感染、結核、風濕熱、幼年類風濕癥等。

 

2.少見病惡性腫瘤(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結締組織病。

 

中醫治高熱

 

高熱是體溫超過39℃的急性癥狀,中醫文獻所稱“壯熱”、“實熱”、“日哺潮熱”等均屬高熱范疇。

 

病因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內傷發熱者。

 

本處主要討論外感發熱辨證及治療。

 

針灸退熱有很好效果;

 

針刺治療同時,須查明原因,明確診斷。

 

高熱的病因病機外感風熱之邪從口鼻而入,衛失宣散,肺失清肅;

 

或溫邪疫毒侵襲人體,燔于氣分;

 

或內陷營血,引起高熱,亦有因外感暑熱之邪內犯心包而致者。

 

高熱的辨證分型外感高熱:發病急,病程短,體溫在39℃以上,初起伴有惡風寒等外感癥候。

 

風熱表證:高熱惡寒,咽千,頭痛,咳嗽,舌紅苔黃,脈浮數。

 

肺熱證:伴有咳嗽,痰黃而稠,咽干口渴等癥。

 

熱在氣分:高熱汗出,煩渴引飲,舌紅,脈洪數。

 

熱入營血:高熱夜甚,斑疹隱隱,吐血便血,舌絳心煩,甚則出現神昏譫語、抽搐。

 

高熱的治療刺灸法治則清瀉風熱處方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方義大椎屬督脈,為諸陽之會,總督一身之陽;

 

十二井、十宣皆在四末,為陰陽經交接之處,三穴點刺,具有明顯的退熱作用。

 

曲池為陽明經合穴,配合谷清瀉陽明實熱。

 

諸穴共奏疏解表邪,清瀉風熱之功。

 

隨證配穴風熱—魚際、外關,肺熱—少商、尺澤,氣分熱盛—內庭、厲兌,熱入營血—中沖、內關。

 

操作毫針刺,瀉法,大椎、十宣、井穴點刺出血。

 

耳針法選穴耳尖耳背靜脈腎上腺神門方法耳尖、耳背靜脈用三棱針點刺放血,余穴用毫針刺,強刺激,每次留針15~30min。

 

刮痧法選穴脊柱兩側和背俞穴方法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湯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兩側和背俞穴至皮膚紅紫色為度。

 

引用:http://big5.wiki8.com/gaore_2076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6 20:09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