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青黛】
拼音
qīngdài
英文參考
indigo青黛青黛IndigoNaturalis(英)NaturalIndigo別名靛、靛花、靛沫、藍靛。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cusiaBrem的葉經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團塊。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
莖常成對分枝,細嫩部分及花序均被褐色柔毛。
葉對生,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齒,干時黑色。
穗狀花序直立;
苞片對生;
花萼5裂;
花冠筒狀,紫色;
雄蕊4,二強;
子房2室,每室2胚珠。
蒴果棒狀。
種子卵形。
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生于林邊較潮濕處;
有栽培。
主產福建、云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
采制夏、秋季采收莖葉,置木桶或缸內,水浸2~3晝夜,至葉自枝條脫落時撈出枝條,加入適量石灰充分攪拌,至浸液由烏綠色轉變為深紫紅色時,撈出液面產生的藍色泡沫,曬干。
性狀為極細粉末,灰藍色或深藍色,質輕易飛揚,粘手粘紙,投水中浮于水面,也有呈多孔性小塊。
有特殊草腥氣,味微酸。
化學成分主含靛藍(indigo,indigotin),另含靛玉紅(indirubin)。
性味性寒,味咸。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定驚。
用于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痹、小兒驚癇。
附注加工青黛的原植物還有豆科的野青樹IndigoferasuffruticosaMill.、蓼科蓼藍PolygonumtinctorinumAit.、十字花科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的葉。
藥典標準中藥名稱青黛拼音名qingdai英文名INDIGONATURALIS來源本品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藍Polygonumtinctorium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的葉或莖葉經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團塊。
性狀本品為深藍色的粉末,體輕,易飛揚;
或呈不規則多孔性的團塊,用手搓捻即成細末。
微有草腥氣,味淡。
鑒別(1)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燒,有紫紅色的煙霧發生。
(2)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產生氣泡并顯棕紅色或黃棕色。
(3)取本品50mg,加氯仿5ml充分攪拌,濾過,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靛藍和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靛藍、靛玉紅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的藍色斑點和淺紫紅色斑點。
檢查水溶性色素取本品0.5g,加水10ml,振搖后放置片刻,水層不得顯深藍色。
含量測定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靛藍對照品20m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緩緩加入硫酸15ml,用玻棒輕輕攪勻,置80℃水浴中磺化1小時,隨時攪拌,取出,冷卻。
將溶液緩緩移入盛有適量水的200ml量瓶中,用水洗滌溶器及殘渣,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吸取續濾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靛藍10μg)。
標準曲線的制備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2.0、3.0、4.0、5.0ml,分別置于10ml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搖勻。
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B),在610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測定法取本品細粉0.4g,精密稱定,照對照品溶液制備項下的方法自“置錐形瓶中”起至“棄去初濾液,精密吸取續濾液5ml”,置50ml或100ml量瓶(使吸收度在0.20~0.45之間)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在610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含靛藍的重量(μg),計算,即得本品中C16H10N2O2的百分含量。
本品含靛藍(C16H10N2O2)不得少于2.0%。
性味與歸經咸,寒。
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定驚。
用于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痹,小兒驚癇。
用法與用量1.5~3g,宜入丸散用;
外用適量。
貯藏置干燥處。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ngdai_22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