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補骨脂】
拼音
bǔgǔzhī
英文參考
FructusPsoraleae;ScurfpeaFruit補骨脂是一些高等生物(Ficus或Angelica屬等植物)中發現的雜多環式化合物,有時也作為其天然衍生物和半人工的衍生物的一類化合物之總稱來使用,另也稱為furocoumalin。
補骨脂及其衍生物(8-甲氧補骨脂,4,5′,8-三甲基補骨脂等)對病毒、細菌和高等生物在培養細胞時有光敏化作用。
補骨脂在暗處可與DNA進行可逆的結合(intercalation)。
當用360納米附近的紫外光照射時,則首先在DNA鏈上的吡啶堿的5-6雙鍵與補骨脂的3-4(或4′-5′)雙鍵之間產生環紫鉚因加成物。
繼續照射時第二個加成反應則在互補鏈上的吡啶與補骨脂殘余的4′-5′雙鍵(或3-4雙鍵)之間產生,通過補骨脂分子使DNA的互補鏈間形成交聯,此交聯成為致死的原因。
補骨脂用于白斑癥的洽療,也用于分析染色質的結構或DNA、RNA的高級結構。
中藥補骨脂FructusPsoraleae(英)MalayteaScurfpeaFruit別名破故紙、故子、黑胡紙。
來源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L.的果實。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有白色毛及黑褐色腺點。
莖直立。
葉互生,多為單葉,僅枝端的葉有時側生1枚小葉;
葉片闊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4~9cm,寬3~6cm,先端鈍或圓,基部圓或心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
花多數,密集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腋生;
花冠蝶形,淡紫色或白色。
莢果近橢圓形,果皮黑色。
花期7~8月,果期9~11月。
分布生于山坡、溪邊、田邊。
主產四川、河南、陜西、安徽。
采制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穗,曬干,打下果實。
生用或鹽水炒用。
性狀果實扁腎形,長3~5mm,寬2~4mm,厚約1.5mm。
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細微網狀皺紋。
質硬。
氣香,味辛、微苦。
化學成分含補骨脂內酯(psoralen)、異補骨脂內酯(isopsoralen)、補骨脂甲素(corylifolin)、補骨脂乙素(corylifolinin)、補骨脂色烯查耳酮、巴庫查耳酮(bakuchalcone)、異新巴法查耳酮(isoneobavachalcone)等。
性味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溫腎助陽,納氣,止瀉。
用于陽痿遺精、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
白癜風、斑禿。
引用:http://big5.wiki8.com/buguzhi_229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