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23:0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

 

拼音

 

duōbāfǎnyìngxìngjīzhānglìzhàngài

 

疾病別名Segawa病

 

疾病代碼ICD:G24.8

 

疾病分類神經內科

 

疾病概述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dope-reactivedystonia,DRD),又稱Segawa病,是一種好發于兒童或青少年,以肌張力障礙或步態異常為首發癥狀的少見的遺傳性疾病。

 

發病年齡多在1~12歲,占兒童肌張力障礙的10%,少數患者可晚至50~60歲(陳嶸等,1999)。

 

發病率女>男,男∶女=1∶4。

 

1.兒童起病者,多以一側下肢肌張力異常為首發癥狀,患兒出現怪異步態、下肢僵硬、步態不穩、馬蹄內翻足等。

 

2.成人起病者,以肢體不自主震顫、僵硬感等類似帕金森綜合征表現多見。

 

患者行動遲緩,易疲勞,肢體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

 

疾病描述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dope-reactivedystonia,DRD),又稱Segawa病,是一種好發于兒童或青少年,以肌張力障礙或步態異常為首發癥狀的少見的遺傳性疾病。

 

其臨床特點為癥狀的晝間波動性,以及小劑量多巴制劑對其有快速、明顯的療效。

 

1976年Segawa等首次描述該病,國外已有不少報道,近幾年已引起國內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癥狀體征1.DRD發病年齡多在1~12歲,占兒童肌張力障礙的10%,少數患者可晚至50~60歲(陳嶸等,1999)。

 

發病率女>男,男∶女=1∶4。

 

2.兒童起病者,多以一側下肢肌張力異常為首發癥狀,患兒出現怪異步態、下肢僵硬、步態不穩、馬蹄內翻足等。

 

有時僅表現學走路較遲,易摔倒,隨病情發展,肌張力異常影響到其他肢體,甚至頭頸部及身體中軸,出現痙攣性斜頸、扭轉痙攣。

 

患兒可有肢體震顫、肌強直及自動Babinske征陽性,語言及智能一般不受累。

 

3.成人起病者,以肢體不自主震顫、僵硬感等類似帕金森綜合征表現多見。

 

患者行動遲緩,易疲勞,肢體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

 

75%患者癥狀有晝夜波動性,晨起或休息后明顯減輕甚而消失,下午或勞累后癥狀加重。

 

4.多數病程呈進展性,未經治療者,最終生活不能自理。

 

疾病病因該病半數呈散發性,半數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目前認為,GTP環化水解酶的同工酶GCHⅠ缺乏導致多巴胺合成減少是DRD的主要病因(Nagatsu1998)。

 

病理生理國外學者發現,60%~70%的DRD患者出現GCHⅠ編碼區的基因突變,位置在14q32.1。

 

由于GCHⅠ是合成四氫生物喋呤的重要限速酶,而后者是兒茶酚胺生物合成的必需輔助因子,因此,黑質紋狀體系統多巴能神經元GCHⅠ的缺乏,必然導致酪氨酸羥化酶合成減少,最終致多巴胺水平降低。

 

有學者檢測DRD患者腦脊液中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新喋呤含量,發現兩者水平均低于正常。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檢查發現紋狀體18F-dopa攝取量正常,提示該病多巴脫羧酶及多巴胺受體是正常的,故持續給予少量外源性多巴制劑,可彌補多巴胺不足,緩解癥狀。

 

診斷檢查診斷: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對小劑量多巴制劑的反應性。

 

兒童或成人起病,以原因不明的肢體肌張力異常、震顫、步態怪異等為首發癥狀,晨輕暮重為主要臨床特點,尤其有家族遺傳史者,應高度懷疑本病。

 

可疑患者給予口服小劑量多巴制劑,多數在1~3天癥狀緩解,若無效,可適當增加劑量,國外報道(Torbjoerna,1991),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劑量增至25/100(含左旋多巴100mg及卡比多巴25mg),3次/d,仍無效,即可排除DRD的診斷。

 

實驗室檢查:1.血尿便常規一般均正常。

 

2.腦脊液檢查可正常,也有報道腦脊液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含量降低。

 

3.肝功能檢查正常,有鑒別診斷意義。

 

其他輔助檢查:腦電圖、誘發電位、顱腦CT、MRI及PET檢查等,均正常。

 

鑒別診斷本病應與腦性癱瘓、少年型帕金森病、扭轉痙攣、肝豆狀核變性、痙攣性截癱等鑒別。

 

1.腦性癱瘓常以肌張力異常增高及痙攣為主要特征,但常伴智力低下、驚厥及情緒障礙,癥狀無波動性,對多巴制劑無反應。

 

2.少年型帕金森病極少發生在8歲以下兒童,PET檢查示18F-dopa攝取量下降,長期應用多巴制劑需逐漸增加劑量,且易出現異動、劑末惡化等副作用。

 

3.肝豆狀核變性常伴肝臟損害及智力、精神異常,角膜可見K-F環。

 

4.極少數患者初始癥狀、體征酷似痙攣性截癱,小劑量多巴的戲劇性反應性可能是最重要的鑒別要點。

 

治療方案小劑量多巴制劑對本病有戲劇性治療效果。

 

約半數患者服藥當天即見效,起效時間一般不超過7天,因此,一旦懷疑此病,立即給藥,作為診斷性治療。

 

國外推薦劑量為左旋多巴/芐絲肼(美多巴)0.125~0.25g/d,分2~3次服用。

 

國內左旋多巴/芐絲肼(美多巴)用量一般為62.5~187.5mg/d。

 

有報道持續用藥15年,未出現任何副作用(Harwood,1994),但若停藥,癥狀即重新出現。

 

并發癥肌張力的變化常不引人注意,而異常的體位姿勢和不自主的變換動作更為引人注意。

 

預后及預防預后:本病的根本病因,在于GCHⅠ基因突變所致多巴胺合成減少。

 

因此,需長期用藥補充其不足,治療中無需增大劑量,亦不會出現開關現象、藥效減低等副作用(Nygaard,1988)。

 

預防:有遺傳背景者,預防顯得更為重要。

 

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咨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加強臨床護理,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流行病學1988年美國明尼蘇達地區調查顯示,廣泛性肌張力障礙和局限性(身體某部位)肌張力障礙年發病率分別為0.2/10萬和2.4/10萬,患病率分別為3.4/10萬和30/10萬。

 

東歐地區年發病率和患病率均為明尼蘇達的2倍。

 

我國尚無肌張力障礙流行病學資料。

 

引用:http://big5.wiki8.com/duobafanyingxingjizhanglizhangai_3683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2:35 , Processed in 0.17188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