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化膿性門靜脈炎】
拼音
huànóngxìngménjìngmàiyán
英文參考
portalpyemia;suppurativepylephlebitis
疾病別名portalpyemia
疾病代碼ICD:K75.1
疾病分類肝膽外科
疾病概述化膿性門靜脈炎系指門靜脈主干及其肝內分支的化膿性炎癥。
本病常與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并存。
本病常繼發于多種病癥,如繼發于闌尾膿腫時,右下腹有壓痛及反跳痛;
有肝膽化膿性疾病時,可表現為肝臟腫大,肝區疼痛,右上腹或墨菲點壓痛。
前列腺膿腫和女性生殖器官化膿性感染時,可有相應臨床表現。
疾病描述化膿性門靜脈炎系指門靜脈主干及其肝內分支的化膿性炎癥。
本病常與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并存。
門靜脈分支所供給的供器如有化膿性病灶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病變范圍可涉及門靜脈主干或其分支,或整個肝內門靜脈屬支。
癥狀體征1.原發病的癥狀本病常繼發于多種病癥,如繼發于闌尾膿腫時,右下腹有壓痛及反跳痛;
有肝膽化膿性疾病時,可表現為肝臟腫大,肝區疼痛,右上腹或墨菲點壓痛。
前列腺膿腫和女性生殖器官化膿性感染時,可有相應臨床表現。
2.膿毒血癥癥狀有弛張高熱、畏寒等。
3.肝臟的情況肝臟腫大,質地中等,肝區疼痛和壓痛,伴見輕度黃疸。
4.其他情況腹肌緊張,但可因腹膜刺激引起的腹脹而欠明顯。
1/4有脾大,并發脾靜脈炎時脾臟巨大。
因胃腸道淤血可有嘔血與黑便。
1/5患者疾病早期有惡心、嘔吐和腹瀉。
慢性肝病者可出現腹水。
疾病病因凡屬門靜脈分支引流的臟器有化膿性病灶者均可引起本病。
最常見的疾病是闌尾炎、闌尾膿腫、腹腔內的膿腫、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等,其次還有結腸、回腸憩室炎、壞死性胰腺炎、盆腔化膿性病灶、前列腺膿腫、膽管及痔瘡等手術后感染、胃腸道惡性腫瘤、腹腔內血管血栓形成等。
嬰兒以臍靜脈感染為主,青壯年以闌尾炎及闌尾膿腫最多見,老年人常以不同原因的膽道梗阻和惡性腫瘤等繼發感染為主要病因。
病原菌主要為革蘭陰性菌,以大腸埃希桿菌居多,也有厭氧菌感染。
病理生理主要是由于病灶中的感染血栓,沿靜脈血回流至門靜脈,侵及門靜脈系統并引起門靜脈化膿性炎癥、多發性肝膿腫及敗血癥等病理改變。
肝膿腫病灶大小不一,大者直徑可達2.5cm,細小的肝膿腫僅在顯微鏡下方可見到。
產氣菌可引起門靜脈內出現氣體。
化膿性門靜脈炎還可導致門靜脈血栓形成和門靜脈高壓。
病變的范圍可累及門靜脈主干及其分支,或整個肝內門靜脈屬支。
受累靜脈內膜及內膜下層呈急性化膿性炎癥改變。
病變局部血管可擴張,管壁被破壞,有膿液和血塊滲出物,嚴重時可有管壁穿孔、出血等;
在門靜脈旁胰腺和腸系膜后可有膿腫形成。
化膿性病變可沿門靜脈分支直接蔓延,或由細菌栓子進入肝臟,形成大小不等的肝膿腫,且可蔓延致肝包膜而引起肝包膜炎和肝周圍炎。
1.肉眼觀察肝臟腫大,表面光滑,切面膿腫突出;
脾靜脈受累后引起脾靜脈炎,脾大也常見;
病變侵及膽道、膈下、腎、肺及腦等器官時可引起膈下膿腫、肺及腦膿腫、腹膜炎等。
2.組織學檢查門靜脈內膜中層與周圍均有化膿性炎癥,內有血栓和膿汁,如管壁遭破壞可有出血。
診斷檢查診斷:對有腹腔化膿感染,應警惕門靜脈炎。
根據原發病,膿毒血癥、肝臟腫大叁大癥狀,再結合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可確診。
實驗室檢查:幾乎全部患者在血常規檢查中有白細胞明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
常伴有輕度到中度貧血,血沉增快,約1/4患者肝功能異常。
血細菌培養因肝臟濾過作用常呈陰性,只有在肝靜脈累及時才會陽性,故血培養需反復進行,致病菌以革蘭陰性桿菌最多見,也有厭氧菌的混合感染。
其他輔助檢查:1.影像學檢查(1)X線:胸片檢查可顯示膈肌抬高、橫膈運動受限制及反應性胸腔積液等征象,腹部平片有時可于門靜脈處見到氣體影。
(2)CT:可顯示門靜脈內氣體,門靜脈及其分支透光性增強等改變,尤其在CT增強掃描時更加明顯。
如見到門靜脈血栓形成并延伸至脾靜脈或腸系膜靜脈,也是CT診斷的重要依據。
肝內門靜脈與肝內膽管走行常一致,但肝內門靜脈血栓和肝內膽管的梗阻性擴張卻明顯不同,在增強掃描時可見到較低密度的門靜脈分支與梗阻性擴張膽管相伴行,但門靜脈主干形成血栓后則無此征象。
(3)B超:特別是超聲多普勒對診斷有很大的幫助。
超聲多普勒可準確判斷病變及蔓延的程度及范圍,并可通過反復觀察,檢測治療過程中的動態變化。
能夠顯示受累門靜脈管壁增厚,回聲減弱,內壁不光滑,外界模糊不清,管腔擴張,腔內可見栓子等病變。
(4)血管造影:直接門靜脈造影、選擇性動脈造影也對本病診斷有一定的幫助,可見到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并且有離心血流。
鑒別診斷在疾病早期只有膿毒血癥而無肝臟的臨床表現時,應注意和細菌性心內膜炎、骨髓炎、乳突炎引起的門靜脈性膿毒血癥等相鑒別,如出現典型癥狀時,需與肝膽系炎癥如阿米巴肝膿腫、膽囊炎、膽囊積膿、膈下膿腫等疾病相鑒別。
治療方案一旦確診應及時處理原發病灶,可行原發感染灶切除或膿腫引流術,如肝內門靜脈積膿和肝膿腫可行經皮肝穿刺引流。
同時,應積極使用抗生素,其應用原則為盡早、足量、聯合,以迅速控制炎癥。
抗生素需經靜脈給藥,以盡快提高血中藥物有效濃度。
可選用第叁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類藥或采用氨基糖甙類與新型半合成青霉素聯合應用,青霉素過敏者亦可用喹諾酮類藥物。
并加強全身支持治療,厭氧菌感染時應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并發癥①膿毒血癥。
②消化道出血。
③腹膜炎。
④肺膿瘍。
預后及預防預后:本病若能早期診斷,并及時、有效地行局部病灶處理和全身抗生素治療,大多預后良好。
伴門靜脈血栓阻塞者,部分病例可能再通,或出現跨門靜脈阻塞處擴張的側支循環血液流向肝門,使門靜脈內外形成多條網狀靜脈管道,出現繼發性門靜脈海綿樣變。
少數病例可繼發慢性門靜脈炎,也可導致血栓形成和鈣化。
流行病學在疾病早期只有膿毒血癥而無肝臟的臨床表現時,應注意和細菌性心內膜炎、骨髓炎、乳突炎引起的門靜脈性膿毒血癥等相鑒別,如出現典型癥狀時,需與肝膽系炎癥如阿米巴肝膿腫、膽囊炎、膽囊積膿、膈下膿腫等疾病相鑒別。
引用:http://big5.wiki8.com/huanongxingmenjingmaiyan_37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