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微循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9:2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微循環

 

拼音

 

wēixúnhuán

 

英文參考

 

microcirculation

 

概述微循環是指在小動脈和毛細血管等小血管區域進行的血液循環。

 

循環狀態可用蛙的皮膚或蹼、鼠的腸系膜、犬的大網膜等,進行直接的或通過電影記錄來觀察。

 

毛細血管和小動脈因脈管直徑小,所以血流速度緩慢。

 

在這樣血流緩慢的循環中,毛細血管與組織之間可通過濾過及滲透進行物質交換。

 

此區域的血流是由小動脈管的括約肌和毛細血管壁上有收縮性的周細胞(Rou-get氏細胞)等來調節。

 

微循環是微動脈、毛細血管網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

 

微循環的結構有簡有繁,典型的微循環由微動脈、后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通血毛細血管、動靜脈吻合支和微靜脈組成。

 

這些血管的口徑都很小,最粗的也在500微米以下,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

 

微循環結構中的毛細血管廣泛分布于組織細胞周圍形成網絡。

 

它的口徑細、長度短、數量多因而總的橫斷面積大,全身毛細血管總橫斷面積約為2800平方厘米,約為主動脈橫斷面積(4平方厘米)的700倍,故其血流緩慢。

 

它還具有管壁薄、通透性大等特點,是循環系統中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部位。

 

微循環有調節組織血流量,供給細胞營養,排除代謝產物等功能,對保障每個細胞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起重要作用。

 

近20余年,中國廣泛開展了人體活體微循環的觀察研究,將活體微循環觀察作為一種無創傷性檢查技術,應用于疾病的輔助診斷、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的判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80年代初中國醫學科學家修瑞娟發現并總結了微血管自律運動的變化規律,提出了微循環對器官組織海濤式灌注的新論點,為臨床治療組織缺血性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

 

如晚期糖尿病合并的肢端壞死癥,過去往往只能截肢以保住生命,如今根據上述理論,采用中西醫藥結合進行綜合治療,激活微血管的自律運動,治療效果就大有改觀了。

 

又如治療休克、心肌缺血、腦缺血等疾病,改善微血管和自律運動,也有助于取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由于研究技術和檢查手段的更新,微循環在微觀領域的秘密逐漸被揭示。

 

微循環的研究對進一步探索某些疾病的發病規律提供了新的研究前景。

 

引用:http://big5.wiki8.com/weixunhuan_4073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9 23:19 , Processed in 0.3437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