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白細胞分類計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9:17: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白細胞分類計數

 

拼音

 

báixìbāofènlèijìshù

 

英文參考

 

DC在白細胞總數中,有一半以上存在于血管外的細胞間隙內,有30%以上貯存在骨髓內,其余的才是在血管中流動的。

 

這些白細胞憑借血液的運輸,從它們生成的器官,即骨髓和淋巴組織,到達發揮作用的部位。

 

人體內白細胞總數和種類白細胞的百分比是相對穩定的。

 

當機體發生炎癥或其他疾病時,可引起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發生變化,因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成為輔助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

 

別名

 

DC

 

正常值

 

血細胞自動計數儀、顯微鏡計數法:中性粒細胞(N)桿狀核:0.01~0.05(1%~5%)分葉核:0.50~0.70(50%~70%)嗜酸性粒細胞(E):0.005~0.05(0.5%~5%)嗜堿性粒細胞(B):0.0~0.0075(0~0.75%)淋巴細胞(L):0.20~0.40(20%~40%)單核細胞(M):0.01~0.08(1%~8%)。

 

化驗結果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藥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于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

 

淋巴細胞增高見于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于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于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急性化膿性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增高程度取決于感染微生物的種類、感染灶的范圍、感染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反應能力。

 

如感染很局限且輕微,白細胞總數仍可正常,但分類檢查時可見分葉核百分率有所增高;

 

中度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輕度核象左移;

 

嚴重感染時總數常明顯增高,可達20×109/L以上,且伴有明顯核象左移;

 

在脾破裂或宮外孕輸卵管破裂后,白細胞迅速增高,常達(20~30)×109/L。

 

其增多的細胞主要是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這可能與應激狀態、內出血而一過性缺氧等有關;

 

化學藥物如安眠藥、敵敵畏等中毒時,常見白細胞數增高,甚至可達20×109/L或更高。

 

代謝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慢性腎炎尿毒癥時,也常見白細胞增多。

 

均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

 

白細胞呈長期持續性增多,最常見于粒細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見于各種惡性腫瘤的晚期,此時不但總數常達(10~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較明顯的核象左移現象,而呈所謂類白血病反應。

 

中性粒細胞減少某些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細胞減少;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時,呈“三少”表現;

 

電離輻射(如X線等)、長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細胞的有絲分裂而致白細胞減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體導致白細胞破壞而減少;

 

各種原因所致的脾腫大均可見白細胞減少。

 

淋巴細胞淋巴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參與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

 

淋巴細胞增多見于見于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細菌性感染(如百日咳)、結核感染恢復期等。

 

腎移植術后如發生排異反應時,于排異前期,淋巴細胞的絕對值即增高。

 

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系慢性型,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細胞為主,如系急性型則以原幼淋巴細胞為主,均可致白細胞總數增高;

 

后者多以原、幼淋巴細胞為主。

 

初生嬰兒、兒童屬生理性增多。

 

淋巴細胞減少主要見于長期接觸放射線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后人群。

 

嚴重化膿性感染時,由于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加,導致淋巴細胞相對減低。

 

單核細胞正常兒童外周血中的單核細胞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后2周的嬰兒可呈生理性單核細胞增多,可達15%以上。

 

病理性增多見于某些感染。

 

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黑熱病等;

 

急性感染的恢復期也可見單核細胞增多;

 

在活動性肺結核如嚴重的浸潤性和粟粒性結核時,可致血中單核細胞明顯增多。

 

粒細胞缺乏癥的恢復期,常見單核細胞一過性增多、惡性組織細胞病,淋巴瘤時可見幼稚單核細胞增多,成熟型亦見增多。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時除貧血,白細胞減少等之外,白細胞分類時常見核細胞增多。

 

嗜酸性粒細胞有吞噬作用和趨化作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反應性增高見于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食物過敏、精神病時均可見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腸寄生蟲抗原與腸壁內結合IgE的肥大細胞接觸時,使后者脫顆粒而釋放組胺,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手術和燒傷病人的預后及測定腎上腺皮質功能。

 

腫瘤性增高見于淋巴系統惡性疾患、血液病、慢性白血病等。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嗜酸性粒細胞常可高達10%以上,并可見有幼稚型。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手術后嚴重組織損傷以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后,一般臨床意義不大。

 

嗜堿性粒細胞有趨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

 

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轉移、鉛和鉍中毒等。

 

罕見的嗜堿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異常增多,可達20%以上,多為幼稚型。

 

骨髓纖維化和某些轉移癌時也可見增多。

 

化驗取材

 

血液

 

化驗方法

 

血常規檢查

 

化驗類別

 

臨床血液檢查血常規檢查

 

參考資料

 

《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相關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腫瘤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宮頸癌

 

引用:http://big5.wiki8.com/baixibaofenleijishu_4123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9 23:08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