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肩周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5:17: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肩周炎

 

拼音

 

jiānzhōuyán

 

英文參考

 

scapulohumeralperiarthritis;periarthritishumeroscapularis;periarthritisofshoulder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

 

炎癥導致關節內外粘連,從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

 

其病變特點是廣泛,即疼痛廣泛,功能受限廣泛、壓痛廣泛。

 

肩周炎的全稱是肩關節周圍炎,本病好發于50歲左右的人,故又稱“五十肩”。

 

因患病以后,肩關節不能運動,仿佛被凍結或凝固,故稱“凍結肩”,“肩凝癥”。

 

肩周炎的病因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

 

其關節囊較松馳,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健和韌帶的力量來維持。

 

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行性改變,加之肩關節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因而容易發生慢性勞損。

 

肩周炎的癥狀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現: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后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于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于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

 

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后彎不利等典型癥狀,此時疼痛癥狀反而減輕。

 

X線及化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松,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

 

實驗室檢查多正常。

 

肩周炎的檢查在輔助檢查上,本病主要可以采用X線檢查和肩關節造影:X線檢查診斷肩周炎時攝X線片的目的之一,是作為肩部骨折、脫位、腫瘤、結核以及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鑒別診斷手段。

 

但臨床發現大約有1/3的病人,在肩周炎的不同病程期X線片上顯示不同的特征性改變。

 

1、早期的特征性改變主要是顯示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

 

所謂肩峰下脂肪線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層脂肪組織在X線片上的線狀投影。

 

當肩關節過度內旋位時,該脂肪組織恰好處于切線位,而顯示線狀。

 

肩周炎早期,當肩部軟組織充血水腫時,X線片上軟組織對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軟組織鈣化,X線片可見關節囊、滑液囊、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等處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鈣化斑影。

 

在病程晚期,X線片可見鈣化影致密銳利,部分病例可見大結節骨質增生和骨贅形成等。

 

此外,在肩鎖關節可見骨質疏松、關節端增生或形成骨贅或關節間隙變窄等。

 

肩關節造影肩關節造影是向肩關節腔注入造影劑后攝X線片,以定位確診肩部疾病的輔助檢查方法。

 

一般是以60%泛影葡胺10毫升,加2%利多卡因10毫升稀釋,再加入1∶1000的鹽酸腎上腺素0.5毫升,注入關節腔后,攝取中心線向頭端傾斜20度的前后立位肩關節內旋、外旋片各一張,攝中心線向定端傾斜10度的外旋、外展片各一張。

 

造影攝片可顯示:(1)關節囊縮小,表現如下:①關節容量減少。

 

②腋隱窩縮小或閉塞。

 

③肩峰下滑液囊或肱二頭肌長頭腱鞘不顯影。

 

(2)關節囊破裂,造影劑自破裂處溢出,在關節外腋窩內呈現不規則片狀或袋狀影。

 

(3)肩胛下滑液囊破裂,溢出的造影劑主要積于肩胛下窩內,不超過關節盂緣之外。

 

(4)肩峰下滑液囊的形態、容量、滑囊壁下岡上肌的表面形態,以及肩袖損傷的情況。

 

能可靠地反映肩袖破裂情況以及斷端回縮情況等。

 

肩周炎的造影檢查,主要是為了手術治療前了解病變的部位及病變程度等。

 

有時采用某些特殊的保守療法,也需要做肩關節造影,以便準確了解病情和病位等情況

 

肩周炎的鑒別診斷肩周炎是發生在肩關節囊及其周圍肌肉、肌腱、韌帶、滑囊的退行性變及慢性無菌性炎癥,表現特征是肩關節及其周圍的疼痛和活動受限,甚則僵硬強直。

 

由于肩關節的解剖和功能的特點,在關節內外還常發生一些其他性質不同的肩痛癥,需要與肩周炎相互鑒別,以免失治和誤治,導致不良后果。

 

臨床上常見的伴有肩痛癥的疾病包括:頸椎病,肩關節脫位,化膿性肩關節炎,肩關節結核,肩部腫瘤,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單純性岡上肌腱損傷,肩袖撕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及腱鞘炎等。

 

這些病癥均可表現為以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為主癥。

 

但是由于疾病的性質各不相同,病變的部位不盡相同,所以,有不同的伴發癥可供鑒別。

 

結合其疼痛的不同性質和功能活動受限的不同特點,以及參考輔助檢查,鑒別診斷并不困難。

 

肩周炎與肩關節結核的鑒別肩關節結核分為滑膜型及骨型結核,單純滑膜型結核非常少見。

 

右肩關節結核較左側多見。

 

骨型關節結核,又可分為菌型及干型兩種,按病型不同,癥狀亦異。

 

其病程進展較緩慢,逐漸現出癥狀。

 

常以疼痛,功能障礙為初發癥狀。

 

疼痛常出現在三角肌下方,當外展及外旋時痛甚。

 

三角肌部位腫脹最為明顯。

 

竇道形成為晚期表現,常于關節囊最弱部位穿破,即易于腋窩或三角肌前緣附近穿破。

 

骨萎縮為初期肩關節結核X線征像,尤其是滑膜型結核的骨萎縮可持續相當長時間。

 

肩關節結核以全關節結核最多見。

 

單純骨結核很少會造成骨關節運動障礙或只有輕度受限。

 

肩周炎亦稱肩關節周圍炎,多發生在50歲以后,主要臨床特征為肩臂疼痛,活動受限,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韌帶和滑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

 

X線表現主要是:肩關節骨質疏松,大結節或與肩峰端相對的部分發生囊性變、增生硬化,周圍軟組織鈣化。

 

早期肩關節結核與肩周炎無論從臨床表現還是X線表現上均無特征性,容易混淆。

 

肩周炎與肩部周圍腫瘤的鑒別肩部周圍的腫瘤生長至一定階段會引起肩痛或伴有肩臂的活動功能障礙。

 

其與肩周炎的區別是:患部肩痛逐漸加重,疼痛的部位因腫瘤的生長、局部逐漸腫大。

 

良性腫瘤形狀多規則,質軟而活動度好;惡性腫瘤多形狀不規則,質硬而固定不移。

 

由于腫物的壓迫,可出現功能受限,部分病人伴肩臂及手指的麻痛。

 

X線片表現因腫瘤的性質、生長部位和病程長短而不盡相同。

 

一般軟組織腫瘤在X線片不顯影或僅見輪廓,若腫瘤侵蝕了骨組織,X線片可見不同程度的骨破壞甚至可見到病理性骨折。

 

肩周炎的預防目前,對肩周炎的治療,多數學者認為,服用止痛藥物只能治標,暫時緩解癥狀,停藥后多數會復發。

 

而運用手術松解方法治療,術后容易引起粘連。

 

所以采用中醫的手法治療被認為是較佳方案,若患者能堅持功能鍛煉,預后相當不錯。

 

以下介紹肩周炎的防治動作“八段錦”,供患者參考: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墻站立,或仰臥在床上,上臂貼身、屈肘,以肘點作為支點,進行外旋活動。

 

2.手指爬墻--患者面對墻壁站立,用患側手指沿墻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到最大限度,在墻上作一記號,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3.體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并向后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并向上牽拉。

 

4.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鐘,然后回原處,反復進行。

 

5.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并向后伸的姿勢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觸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漸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動,2分鐘后再緩緩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6.梳頭--患者站立或仰臥均可,患側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盡量用肘部擦額部,即擦汗動作。

 

7.頭枕雙手--患者仰臥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后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后再盡量外展。

 

8.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劃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復數遍。

 

請患者注意,以上八種動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交替鍛煉,每天3--5次,一般每個動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對肩周炎的防治會大有益處。

 

肩周炎的并發癥肩關節容易并發廣泛的無菌性炎癥,其病因目前尚無確切的結論,根據多數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觀察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與骨關節結構特點有關肩關節是多關節的復合體,這些骨關節主要靠其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等軟組織維持其穩定性,克服上肢的重力,由于其骨關節結構不穩固,受到超強外力作用時,周圍軟組織極易被拉傷。

 

例如盂肱關節的肱骨頭面積比關節盂面積大,肱骨頭在關節內需做多方向的移動與滑動,其穩定性主要靠松弛的關節囊維持,當提、拉或搬、抬重物時,關節囊受力最大,就容易被拉傷或長期受疲勞刺激而變性,最終導致慢性無菌性炎癥。

 

與滑囊分布特點有關肩關節周圍分布了眾多的滑囊,如肩峰下滑囊、三角肌下滑囊、喙突下滑囊以及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等在肱骨大、小結節間溝兩側的滑囊等,這些滑囊在肩關節活動時,容易受到外力的擠壓、碰撞,并且當肩關節頻繁的活動時,其自身的肌腱也對其滑囊產生刺激,日積月累的磨損與刺激會使其潤滑機制受到影響,最終發展成慢性無菌性炎癥。

 

與肌肉分布特點有關肩部分布了豐厚的肌肉,在肩關節周圍有較多且集中的肌應力點,形成帽袖狀,如喙突為肱二頭肌短頭、喙肱肌、胸小肌的附著點,肱骨大結節為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和小圓肌的止點,這些部位都容易受超強外力作用,發生撕裂或累積性疲勞損傷而變性,最終導致無菌性炎癥。

 

與關節功能活動的性質有關肩關節運動靈活,活動范圍大而頻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無時不在協調運動。

 

例如刷牙、洗臉、梳頭、寫字、提拉和搬舉重物等,肩部軟組織承受著主要重量。

 

當寫字時,表面上看,肩臂活動不明顯,但實際肩部各肌群仍承擔著不同的伸屈旋轉等協調運動。

 

這些無休止的頻繁運動,難免導致肩部軟組織的拉傷或勞損、變性等,最終將產生無菌性炎癥。

 

此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肩關節受風寒濕侵襲的機會也最多。

 

例如淋雨時,肩部先被淋透;夜晚睡覺時,肩部經常是裸露于被子外面被寒涼刺激。

 

風寒濕的刺激,會使局部軟組織內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障礙,新陳代謝減緩,如此長期的刺激,形成累積性傷害,使軟組織加速退變,最終發生無菌性炎癥。

 

肩周炎的治療初期中藥治療①中成藥可選用木瓜丸、小活絡丹、國公酒治療。

 

②湯藥可選用經驗方:柴胡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陳皮10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桔梗10克,白芥子10克,黑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

 

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飯后服用。

 

后期中藥治療①中成藥治療:可選用大活絡丹、舒經活絡丸、五加皮酒治療。

 

②湯藥可選用經驗方:當歸30克,丹參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黃30克,香附10克,草烏9克,忍冬藤40克,桑枝20克。

 

水煎服用,每日2次。

 

治療“肩周炎”的食療藥膳1.取追骨風30克,酒60克。

 

追骨風入酒內浸泡5日。

 

分數次內服。

 

2.用老生姜1000克,蔥子500克,甜酒250克。

 

將二味藥搗爛后,炒熱,敷痛處。

 

3.取生姜500克,大蔥根5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

 

先把生姜和蔥根切碎,搗成泥漿,小茴香和花椒搗成面,然后將四味混在一起攪勻,置于鐵鍋中用文火炒熱,加白酒攪和,再裝入紗布袋中,敷于患處。

 

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上蓋毛巾,再蓋上棉被,使之發汗。

 

第二天藥袋用鍋炒熱繼續用,不必換藥,此藥袋可加酒。

 

每晚1次,堅持治療,定有療效。

 

連服1個月見效,一般需服81天。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anzhouyan_4827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03:49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