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B細胞】
拼音
Bxìbāo
英文參考
bcell
概述亦可簡稱B細胞。
來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細胞。
在禽類是在法氏囊內發育生成,故又稱囊依賴淋巴細胞(bursadependentlymphocyte)。
在哺乳類是在類囊結構的骨髓等組織中發育的。
又稱骨髓依賴淋巴細胞。
從骨髓來的干細胞或前B細胞,在遷入法氏囊或類囊器官后,逐步分化為有免疫潛能的B細胞。
成熟的B細胞經外周血遷出,進入脾臟、淋巴結,主要分布于脾小結、脾索及淋巴小結、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結中,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為漿細胞,合成抗體,發揮體液免疫的功能。
B細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結中的數量較T細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結中的數量比T細胞少,在胸導管中則更少,僅少數參加再循環。
B細胞的細胞膜上有許多不同的標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體。
這些表面標志都是結合在細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1細胞為T細胞非依賴性細胞。
B2為T細胞依賴性細胞。
B細胞在體內存活的時間較短,僅數天至數周,但其記憶細胞在體內可長期存在。
在血液中B細胞約占淋巴細胞總數的15%。
固定在B細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單體IgM和IgD)是抗原的特異性受體。
當它們初次與某一個抗原接觸而被致敏時,一部分B細胞即分化成熟為漿細胞,漿細胞即開始生成對該抗原特異的免疫球蛋白并將它們釋放到周圍的組織液中,這就是免疫抗體。
只有當某些調節性因子,如由輔助性T細胞所釋放的淋巴因子和巨噬細胞釋放的白細胞介素-1存在時,B細胞才能被抗原激活。
漿細胞不再在血液中循環,在它們生存的2-3天時間里一直停留在組織中。
有小部分受抗原刺激的B細胞發展成為記憶性B細胞,壽命很長,且保持特異性,由它們增殖生成的后代細胞也保持著這種特異性。
當它們再次接觸具有同樣特異性的抗原時,便能迅速被激活,成為特異B淋巴母細胞。
由記憶性B細胞增殖生成的后代細胞愈多,被特異性抗原、激活的B細胞數也愈多。
可見B細胞系統的“記憶”能力是取決于具有抗原特異性的記憶細胞數目的多少。
在血液中,除了T細胞和B細胞之外還有一類淋巴細胞,根據它們的細胞表面標志既不歸屬于B細胞,也不歸屬于T細胞。
這類細胞稱為裸細胞(nullcell),約占血液中淋巴細胞總數的5%-10%。
目前受注意的裸細胞有殺傷細胞(killercell,K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matiralkillercell,NK細胞),K細胞上具有免疫球蛋白IgG的Fc片段受體,當表面覆蓋有IgG(抗體)的靶細胞與K細胞接觸時,IgG分子的Fc片段可與K細胞表面的Fc受體結合,激發K細胞的殺傷作用。
由此可見,K細胞的殺傷作用是抗原依賴性的,但抗原是非特異的。
至于NK細胞,雖然也是殺傷細胞,但其殺傷作用不依賴于抗原和抗體的存在。
NK細胞廣泛分布在血液和外周淋巴器官,對殺傷腫瘤細胞有重要作用。
干擾素能活化NK細胞,而白細胞介素-2能刺激NK細胞的增殖和產生干擾素,因而增強NK細胞的殺傷作用。
引用:http://big5.wiki8.com/Bxibao_48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