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橘皮枳實生姜湯】
拼音
júpízhǐshíshēngjiāngtāng
《金匱要略》卷上:橘皮枳實生姜湯別名橘枳姜湯(《金匱要略》卷上)、橘枳生姜湯(《證治準繩·類方》卷二)。
處方橘皮12克枳實2.5克生姜6克功能主治治胸痹,胸中氣塞,呼吸短促,心下硬滿,嘔吐噦逆。
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金匱》卷上別名橘皮湯、橘皮生姜湯、治中湯組成橘皮1斤,枳實3兩,生姜半斤。
功效行氣開郁,和胃化飲。
主治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分溫再服。
臨床應用咳嗽:何某,男,34歲。
咳嗽已五年,久治未愈。
西醫認為支氣管炎,屢用棕色合劑、青霉素等藥;
中醫認為“久嗽”常用半夏露、麥金杏仁糖漿等,皆不效。
細詢咳雖久而不劇,痰亦不多,其主要癥狀為入夜胸中似有氣上沖至咽喉,呼吸作聲,短氣,胃脘胸脅及背部均隱隱作痛,畏寒,納減,脈遲而細,苔薄白。
頗似《金匱》胸痹胸中氣塞短氣癥。
乃以橘枳生姜湯加味治之。
處方:橘皮12g,麩炒枳實9g,生姜15g,姜半夏12g,茯苓12g服藥三劑后,諸癥消退,脅背痛亦止。
惟胃脘尚有隱痛,再擬原方出入,五年宿疾,基本痊愈。
各家論述1.《金匱要略直解》:氣塞短氣,非辛溫之藥不足以行之,橘皮、枳實、生姜辛溫,同為下氣藥也。
《內經》曰:病有緩急,方有大小。
此胸痹之緩者,故用君一臣二之小方也。
2.《中國醫學大辭典》:重用橘皮、生姜之大辛大溫者,散胸中之飲邪;
積實之圓轉苦辛者,泄胸中之閉塞。
3.《金匱要略方義》:本方與茯苓杏仁甘草湯均治胸痹胸中氣塞短氣之證。
前者是肺氣不利,飲停胸膈,重在停飲,故治宜宣肺化飲,而用茯苓、杏仁;
此方主治乃肺胃氣滯,氣阻飲停,重在氣滯,治宜行氣開郁。
故方中以橘皮為君,行肺胃之氣而宣通氣機;
臣以枳實,行氣除滿而利五臟;
佐以生姜,散結氣而降逆化飲。
三者相合,行氣開郁,和胃化飲,使氣行痹散,胃氣因和,而胸脘氣塞之癥自除。
附注橘皮湯(《圣濟總錄》卷六十一)、橘皮生姜湯(《三因》卷九)、治中湯(《醫部全錄》卷一八三)。
本方方名,《外臺》引作“橘皮枳實湯”,《醫學綱目》引作“橘枳姜湯”,《準繩·類方》引作“橘枳生姜湯”。
引用:http://big5.wiki8.com/jupizhishishengjiangtang_64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