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胃風湯】
拼音
wèifēngtāng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胃風湯處方白術、川芎、人參(去蘆)、白芍藥、當歸(去苗)、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各等分。
炮制上為粗耒。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嗚,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百馀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小兒量力減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局方》卷六方名胃風湯別名胃風煎組成白術、芎、人參(去蘆)、白芍藥、當歸(去苗)、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各等分。
功效補血活血,益胃氣。
主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疒丂)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
小兒風水,小便澀,飲食不進。
形腫如腹,四肢皆滿,狀若水晶。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大盞,加粟米100余粒,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稍熱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各家論述《醫方集解》:此足陽明、厥陰藥也。
胃風者,胃虛而風邪乘之也。
風屬肝木,能克脾土,故用參、術、茯苓以補脾氣而益衛;
當歸、川芎以養肝血而調榮;
芍藥瀉肝而能和脾;
肉桂散風而能平木,故能住泄瀉而療風濕也。
又曰白術、茯苓能壯脾而除濕,川芎、肉桂能入血而驅風。
附注胃風煎(《醫級》卷八)。
本方方名,《張氏醫通》引作“人參胃風湯”。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莊氏家傳》方名胃風湯組成人參(去蘆)、官桂(去皮)、白術、川芎、天麻(肥白者)、大附子(炮裂,去皮臍)各等分。
主治小兒風冷入腸胃,腹痛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盞,入粟米煎7分,去滓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普濟方》卷二十三引《衛生家寶》方名胃風湯組成川芎1兩,白術1兩,人參5錢,白茯苓5錢,五味子1兩,訶子3個(濕紙裹,煨),訶黎勒3個(濕紙裹,煨),檳榔2個,官桂5錢(去皮),川干姜5錢(油涂炙),陳皮1兩(去白),薏苡仁1兩(微炒),神曲5錢,麥糵5錢,甘草5錢(炙),附子1個(去皮,炮制,去尖,切作片)。
主治脾胃久冷,心脅脹滿,腹脹腸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盞,加大棗1個,煎7分,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脾胃論》卷下方名胃風湯別名胃風飲組成蔓荊子1分,干生姜2分,草豆蔻3分,黃柏3分,羌活3分,柴胡3分,藁本3分,麻黃5分(不去節),當歸身1錢,蒼術1錢,葛根1錢,香白芷1錢2分,炙甘草1錢5分,升麻2錢,棗4枚。
主治虛風證。
能食麻木,牙關緊搐,目內蠕瞤,胃中有風,獨面腫。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后熱服。
加減中風自汗,汗多不得重發汗,宜去麻黃,而用根節。
制備方法上銼,如麻豆大,分2服。
附注胃風飲(《赤水玄珠》卷十四)。
《便覽》卷二方名胃風湯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羌活、防風、黍米。
主治風入腸胃作痢,或赤或白,或如豆汁,或痢久人弱脈虛,色如陳腐將危者。
用法用量上以水2鐘,煎服。
引用:http://big5.wiki8.com/weifengtang_7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