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溫肺湯】
拼音
wēnfèitāng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溫肺湯處方白芍藥六兩,五味子(去梗.炒)、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陳皮(去白)、杏仁、甘草(炒),各三兩;
細辛(去蘆.洗)二兩。
炮制上件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虛,久客寒飲,發則喘咳,不能坐臥,嘔吐痰沫,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以絹洌汁,食后服,兩服滓再煎一服。
備注一方去白芍藥、細辛二味,可加減用。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蘭室秘藏》卷上:溫肺湯別名溫肺散(《景岳全書》卷六十)。
處方丁香0.6克防風炙甘草葛根羌活各3克升麻黃耆各6克麻黃(不去節)12克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鼻不聞香臭,眼多眵淚。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蔥白3根,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
《癥因脈治》卷三方名溫肺湯組成款冬花、生姜、陳皮、百部、蘇子、桔梗。
主治肺壅不得臥而有寒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直指》卷八方名溫肺湯別名小溫肺湯組成干姜1兩,辣桂1兩,甘草(炙)1兩,半夏(制)1兩,陳皮1兩,北五味子1兩,杏仁(去皮尖)1兩,細辛半兩,阿膠(炒)半兩。
主治肺虛感冷,咳嗽,嘔吐痰沫。
用法用量每服2錢半,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散。
《杏苑》卷五方名溫肺湯組成半夏、干姜、細辛、桂枝、麻黃、白芍、甘草、五味子、橘紅、杏仁、生姜各等分。
主治肺蓄寒邪,背冷喘嗽,嘔吐痰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水煎熟,食遠溫服。
《普濟方》卷一五九引《余居士選奇方》方名溫肺湯組成麻黃(不去節)半兩,杏仁(不去尖)半兩,甘草(生用)半兩,桂枝(微炒,去皮)半兩,溫姜(炮)半兩,五味子1兩,細辛(去葉)1兩。
主治冒寒咳嗽,清涕自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2錢,水1盞半,姜5片,蔥白5寸,煎7分,熱服。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方名溫肺湯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白茯苓(去皮)1兩,白術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蛤粉炒)半兩,陳橘皮(去白)半兩,甘草(炙)半兩,五味子半兩。
主治小兒當風脫著,挾寒傷冷,內外合邪,客于肺臟,痰嗽氣急,睡臥不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2錢,用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放溫。
乳食后服。
《雞峰》卷十一方名溫肺湯組成麻黃5兩(不去節),杏仁3兩,五味子1兩,甘草1兩半,桂心半兩。
主治寒壅相交,痰實咳嗽,咽腫疼痛,鼻塞頭昏,肢體煩痛,胸膈痞悶。
肺寒咳嗽,聲重多涕。
用法用量每服2錢,白湯調下,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方名溫肺湯別名小溫肺湯組成人參1兩,鐘乳粉1兩,制半夏(湯泡7次)1兩,桂心(不見火)1兩,橘紅1兩,干姜(炮)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胸脅逆滿,氣從胸達背竄痛,飲食即吐,虛乏不足。
虛寒哮嗽,嘔逆便溏,脈細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姜5片,煎至7分,去滓。
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肺胃兩虛,寒痰內滯而哮發,嘔逆大便溏泄,是虛寒從下上也。
人參扶元氣補肺,干姜溫胃氣散寒,肉桂暖血溫肺,鐘乳溫肺鎮逆,半夏燥濕化痰,橘紅利氣除痰,木香調中氣以和肺胃也。
俾寒散氣充,則肺胃不虛,何慮哮病不除,嘔泄不退乎,此溫肺調胃之劑,為虛寒哮病之專方。
附注小溫肺湯(《杏苑》卷五)。
《局方》卷四(紹興續添方)方名溫肺湯組成白芍藥6兩,五味子(去梗,炒)3兩,干姜(炮)3兩,肉桂(去粗皮)3兩,半夏(煮熟,焙)3兩,陳皮(去白)3兩,杏仁3兩,甘草(炒)3兩,細辛(去蘆,洗)2兩。
主治肺虛,久客寒飲,發則喘咳,不能坐臥,嘔吐痰沫,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大錢,水1盞半,煎至8分,以絹濾取汁。
食后服。
2服滓再煎1服。
制備方法上銼粗散。
《普濟方》卷一五七引鮑氏方方名溫肺湯組成阿膠半兩(炙),生姜10片,烏梅2個,甘草1寸,紫蘇半兩,杏仁7個,粟殼1個(凈),大半夏3個,五味子15粒。
主治嗽。
用法用量上以水1大盞,煎6分。
任意服,臥時尤佳。
《普濟方》卷一四○引《指南方》方名溫肺湯組成五味子1兩,細辛(去苗)1兩,半夏(湯洗7次)1兩,甘草1兩,干姜1兩。
主治感寒多汗。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棗1枚(劈破),同煎1盞,去滓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六十六方名溫肺湯組成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糯米3合,甘草(炙,銼)1分。
功效溫肺氣,止喘嗽。
主治寒冷傷肺,喘咳聲嘶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盞,煎取1盞,濾去滓。
用雞子白1枚和藥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分作5服。
引用:http://big5.wiki8.com/wenfeitang_70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