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菠菜】
拼音
bōcài
英文參考
spinach菠菜是藜科(Chenopodiaceae)菠菜屬以綠葉為主要產品器官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學名SpinaciaoleraceaL.,別名菠菱、波斯草、赤根菜。
染色體數2n-2x=12。
菠菜營養比較豐富,每100g食用部分含水分94g左右、蛋白質約2.3g、碳水化合物3.2g、維生素C約59mg、鈣81mg、磷55mg、鐵3.0mg,還含有草酸,食用過多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
可涼拌、炒食或作湯。
歐、美洲一些國家用以制罐。
是主要綠葉菜之一。
菠菜別名菠棱菜、赤根菜、波斯草、鸚鵡菜、鼠根菜、角菜
菠菜使用提示每餐100~250克
菠菜起源與演化原產亞洲西部的伊朗。
有2000年以上栽培歷史。
印度及尼泊爾東北部有菠菜的兩個二倍體近緣種S.tetrandra和S.turkestanica,為菠菜原始型。
7世紀初傳入中國。
北宋蘇洵撰《嘉you錄》一書中記載菠菜由西國(波斯)傳入。
《唐會要》(10世紀)更明確地說:菠菜種子是唐太宗貞觀二年(628)由尼泊爾作為貢品傳入中國的。
11世紀傳入西班牙,此后普及歐洲各國,1568年傳到英國。
19世紀引入美國。
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栽培,中國各地均有種植。
菠菜的植物學性狀直根發達,紅色,味甜可食。
主要根群分布在25-30cm耕層內。
抽薹前葉片簇生于短縮莖。
單性花,少數有兩性花。
雌雄異株(少數雌雄同株)。
雄花無花瓣,花萼4-5裂,雄蕊數與花萼同,花藥縱裂,風媒花。
雌花無花瓣,雌蕊一枚,花萼2-4裂,包被子房。
有刺種菠菜的花萼發育形成角狀突起。
子房一室,內含胚珠一枚,受精后形成一個“胞果”。
播種用“種子”實為果實。
菠菜植株的性型一般有四種:①絕對雄株:植株較矮小,基生葉較小。
花莖上葉片不發達或呈鱗片狀。
復總狀花序,只生雄花,抽薹早,花期短。
②營養雄株:植株較高大,基生葉較多而大。
雄花簇生于花莖葉腋,花莖頂部葉片較發達。
抽薹較晚,花期較長。
③雌株:植株高大,基生葉較肥大。
雌花簇生于花莖葉腋,抽薹較雄株晚。
④雌雄同株。
菠菜類型及品種根據果實上刺的有無,分為有刺和無刺兩個變種:有刺變種(S.oleraceaL.var.spinosaMonench)葉片薄而狹小,戟形或箭形,先端銳尖或鈍尖,又稱“尖葉菠菜”。
葉面光滑,葉柄細長。
耐寒力較強,耐熱力較弱,春播易抽薹,多用于秋播。
質地柔嫩,澀味少,主要品種有黑龍江的雙城尖葉,北京尖葉菠菜,廣東的鐵線梗。
也有葉片先端較圓的有刺菠菜,如廣州的遲鳥葉,成都圓葉菠菜。
無刺變種(S.oleracesL.var.inermisPeterm)葉片肥大,多皺褶,卵圓、橢圓或不規則形,選端鈍圓或稍尖,又稱“圓葉菠菜”。
耐寒力較有刺變種稍弱,耐熱力較強。
春季抽薹較晚,宜春、秋及越冬栽培。
主要品種有廣東圓葉、法國菠菜、春不老菠菜、美國大圓葉等。
菠菜生長發育菠菜生育過程可分為兩個時期:營養生長期:從子葉出土到花序分化。
種子發芽始溫4℃,適溫15-20℃,溫度過高發芽率降低,發芽時間加長。
子葉展開到出現兩片真葉,生長緩慢。
兩片真葉展開后,葉數、葉重和葉面積迅速增長。
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時,苗端分化葉原基的速度隨溫度的下降而減慢。
葉片在日平均氣溫為20-25℃時增長最快。
苗端分化花序原基后,基生葉數不再增加。
花序分化時的葉數因播期而異,少者6-7片,多者20余片。
生殖生長期:花序分化到種子成熟。
菠菜是典型的長日照作物,在長日條件下能夠進行花芽分化的溫度范圍很廣,夏播菠菜未經歷15℃以下的低溫仍可分化花芽。
花序分化到抽薹的天數,因播期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短者8-9天,長者140多天。
這一時期的長短關系到采收期和長短和產量的高低。
菠菜耐寒力強,冬季平均最低溫為-10℃左右的地區可露地安全越冬。
耐寒力強的品種,具4-6片真葉的植株,可耐短期-30℃的低溫。
菠菜栽培技術菠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沙質壤土上栽培表現早熟,在粘質壤土栽培易獲豐產。
耐酸力較弱,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7,土壤pH值在5.5以下或8以上時生長不良。
主要栽培茬次:早春播種,春末收獲,稱春菠菜;
夏播秋收,稱秋菠菜;
秋播翌春收獲,稱越冬菠菜;
春末播種,夏季收獲,稱夏菠菜。
直播,早春及夏季播種時,為保證全苗,種子先用15-20℃水浸一天,催芽后濕播。
一般每畝播種量3-3.5kg。
越冬菠菜播種量較大,每畝4-10余kg。
中國北方多采用平畦,南方多采用高畦栽培,撒播或條播。
兩片真葉后施速效氮肥1-2次。
菠菜對氮、磷、鉀的吸收比率為2:1:2.5,過多施用硝態氮肥,會使硝酸鹽含量增高。
整個生育期土壤濕度須保持田間持水量的70-80%。
為防止菠菜越冬死苗,須防寒保墑。
中國北方在土壤封凍前采取設風障、灌“凍水”、蓋廄肥等措施。
為保證夏菠菜全苗和促進生長,中國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多采用搭棚遮擋,減少高溫和暴雨危害。
留種用菠菜的播期可較越冬菠菜稍遲。
條播,行距20-23cm。
春季返青后,陸續拔除雜株及抽薹早的雄株,留一部分營養雄株,使株距達到20cm左右。
抽薹期不宜多灌水,以免花薹細弱倒伏,降低種子產量。
開花后追肥、灌水,葉面噴1-2%過磷酸鈣,使種子飽滿。
雌株結種子后拔除雄株,以利通風透光。
莖、葉大部枯黃,種子成熟時收獲,后熟數日脫粒。
菠菜病蟲害及防治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花葉病和炭疽病。
主要蟲害有菜心野螟和菠菜潛葉蠅等。
霜霉病(Peronosporaspinaciae)為真菌病。
在葉片正面受害部分為淡黃色不規則病斑,邊緣不明顯,葉背病部初生灰白色,后變為紫灰色的霉層。
潮濕時病葉腐爛;
干旱時病葉枯黃。
春、秋兩季低溫高濕易發病。
宜選用抗病品種;
輪作;
適當稀播;
加強雨季田間排水及噴藥防治。
常用乙磷鋁、甲霜靈、瑞毒霉和殺素養礬M8等殺菌劑噴灑。
花葉病:病原有黃瓜花葉病毒、蕪菁花葉病毒、蠶豆枯萎病毒(Broadbeanwiltvirus,簡稱BBWV)和甜菜花葉病毒(Beetmosaicvirus,簡稱BMV)。
為全株性病害,易混合浸染,癥狀不穩定。
初生新葉葉脈明脈,后表現花葉、皺縮、畸形,老葉褪綠壞死或皺葉,重病株矮化。
蚜蟲傳播。
宜采用清除菜地周圍蚜蟲的雜草寄主;
增施肥水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及時防治蚜蟲等措施。
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inaciae)為真菌病。
主要為害葉片。
葉上初生淡黃色污點,擴大后為不正圓病斑,灰褐色,具輪紋,上生略作同心圓狀排列的小黑點。
宜采用輪用;
發病的采種株噴灑波爾多液、托布津、多菌靈等措施進行防治。
蟲害為菜心野螟和菠菜潛葉蠅(Pegomyaexilis)。
用辛硫磷乳油、溴氫菊酯等在其產卵盛期和孵化初期噴灑滅蟲。
菠菜的品質要求色澤濃綠,根為紅色,不著水,莖葉不老,無抽苔開花,不帶黃爛葉者為佳。
菠菜的營養價值1.通腸導便、防治痔瘡: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纖維,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利于排便,且能促進胰腺分泌,幫助消化。
對于痔瘡、慢性胰腺炎、便秘、肛裂等病癥有治療作用;
2.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菠菜中所含的胡蘿卜素,在人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能維護正常視力和上皮細胞的健康,增加預防傳染病的能力,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3.保障營養、增進健康:菠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鈣、磷及一定量的鐵、維生素E等有益成分,能供給人體多種營養物質;
其所含鐵質,對缺鐵性貧血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4.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菠菜中所含微量元素物質,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進身體健康。
大量食用菠菜,可降低中風的危險;
5.清潔皮膚、抗衰老:菠菜提取物具有促進培養細胞增殖的作用,既抗衰老又能增強青春活力。
我國民間以菠菜搗爛取汁,每周洗臉數次,連續使用一段時間,可清潔皮膚毛孔,減少皺紋及色素斑,保持皮膚光潔。
菠菜的選購1.菠菜要選用葉嫩小棵的,且保留菠菜根。
2.應盡可能地多吃一些堿性食品,如海帶、蔬菜、水果等,以促使草酸鈣溶解排出,以促使草酸鈣溶解排出,防止結石。
菠菜適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菠菜烹熟后軟滑易消化,特別適合老、幼、病、弱者食用。
電腦工作者、愛美的人也應常食菠菜;
糖尿病人(尤其Ⅱ型糖尿病人)經常吃些菠菜有利于血糖保持穩定;
同時菠菜還適宜高血壓、便秘、貧血、壞血病患者、皮膚粗糙者、過敏者;
2.不適宜腎炎患者、腎結石患者。
菠菜草酸含量較高,一次食用不宜過多;
另外脾虛便溏者不宜多食。
菠菜的食療功效菠菜味甘、性涼,入大腸、胃經;
具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腸胃,調中氣,活血脈,止渴潤腸,斂陰潤燥,滋陰平肝,助消化的功效;
主治高血壓、頭痛、目眩、風火赤眼、糖尿病、便秘、消化不良、跌打損傷、衄血、便血、壞血病、大便澀滯等癥。
菠菜的食用建議1.菠菜可以炒、拌、燒、做湯和當配料用,如“姜汁菠菜”、“芝麻菠菜”、“海米菠菜”等。
2.很多人都愛吃菠菜,菠菜含有草酸,圓葉品種含量尤多,食后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食用此種菠菜時宜先煮過去掉菜水,以減少草酸含量。
3.生菠菜不宜于豆腐共煮,以礙消化影響療效,將其用沸水焯燙后便可與豆腐共煮。
《全國中草藥匯編》:菠菜拼音名BōCài來源藜科菠菜Spinaciaoleracea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栽培。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滋陰平肝,止咳潤腸。
主治高血壓,頭痛,目眩,風火赤眼,糖尿病,便秘。
用法用量鮮品2~4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菠菜出處出自《履巉巖本草》拼音名BōCài別名菠薐、波棱菜、紅根菜、赤根菜、波斯草、鸚鵡菜、鼠根菜、角菜、甜茶、拉筋菜、敏菜、飛薐菜、飛龍菜來源藥材基源:為藜科植物菠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pinaciaoleraceaL.采收和儲藏:冬、春季采收,除去泥土、雜質,洗凈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
全株光滑,柔嫩多水。
幼根帶紅色。
莖直立,中空,通常不分枝。
葉互生;
具長柄;
基部葉和莖下部葉較大,莖上部葉漸次變小,戟形或三角狀卵形,全緣或有缺刻,花序上的葉變為披針形。
花單性,雌雄異株;
雄花排列成有間斷的穗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被片通常4,黃綠色,雄蕊4,伸出,花藥不具附屬物;
雌花簇生于葉液,無花被,苞片縱折,彼此合生成扁筒,小苞片先端有2齒,背面通常各具1棘狀附屬物;
花往4,線形,細長,下部結合。
胞果硬,通常有2個角刺,果皮與種皮貼生。
種子直立。
花期4-6月,果熟期6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為常見蔬菜之一。
化學成份全革每100g含蛋白質2g,脂肪0.2g,糖2g,粗纖維0.6g,灰分2g,鈣70mg,磷34mg,鐵2.5mg,胡蘿卜素2.96mg,維生素B1(vitaminB1)0.04mg,維生素B2O.13mg,尼克酸0.6mg,維生素C31mg[1]。
葉酸(folicacid)[2],類銀蘿卜素(carotenoids)[3],維生素B12[4],α-生育酚(α-tocopherol)[5]。
含黃酮及其低有菠葉素(spinacetin),萬壽菊素(patuletin)[6],蕓香甙(rutin),金絲桃甙(hyperoside),紫云英甙(astragalin)[7],菠菜亭素(spinatin)[8],甾醇及其甙和酯有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烷醇(stigmastanol)[9],7-豆甾烯醇(7-stigmastenol),膽甾醇(cholesterol)以及甾醇與棕櫚酸(palmiticacid)連接的酯和與葡萄糖、甘露糖連接的甙[10]。
昆蟲變態激素有水龍骨素(polypodine)B,蛻皮甾酮(β-ecdysone),(24),28-去氫羅漢松甾酮[(24),28-dehydromakisterone]A[11]。
葉綠素和胡蘿卜素有葉綠素(chlorophyll)a,葉綠素(chlorophyll)a’,葉綠素(chloroPhyll),葉綠素(chlorophyll)b’,脫鎂葉綠素(Pheophytin)a,脫鎂葉綠素(pheophytin)b,堇黃質(violaxanthin)[12],新黃質(neoxanthin),葉黃素(lutein,xanthophyll),β-胡蘿卜素(β-carotene),新-β-胡蘿卜素(neo-β-carotene)B,新書-β-胡蘿卜素(neo-β-carotene)U[13,14],氨基基酸和有機酸有谷氨酸(glutamicacid),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蘋果酸(malicacid),脯氨酸(proline),絲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15],咖啡酸(caffeicacid),綠原酸(chlorogenicacid),新綠原酸(nepcj;prpgenicacid),原地茶酸(protocatechuicacid)[7]。
另外還含6-羥甲基蝶啶二酮(6-ydroxymethyllumazin)[16],鐵氧化還原蛋白(ferredoxin)[17],葉綠醌(plastoquinone)[18]。
從根分離了菠菜皂甙(spinasaponin)A和BU[19]。
磷脂酸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單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onogalac-tosyldiglyceride),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igalactosyldiglyceride),聚半乳糖基甘油二酯(polygalacrosyldiglyceride)和腦硫脂(sul-folipid)[20]。
藥理作用根中所含菠菜皂甙A及B具有抗菌活性。
性味甘;
性平歸經肝;
胃;
大腸;
小腸經功能主治養血;止血;平肝;潤燥。
主衄血;
便血;
頭痛;
目眩;
目赤;
夜盲癥;
消渴引飲;
便閉;
痔瘡用法用量內服:適量,煮食;
或搗汁。
注意《醫林纂要》:多食發瘡。
摘錄《中華本草》
引用:http://big5.wiki8.com/bocai_72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