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青稞】
拼音
qīngkē
英文參考
nakedbarley青稞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谷類作物,別名叫裸大麥、元麥、米大麥,是藏族人民喜愛的糧食。
青稞是中國青藏高原地區對裸大麥的通稱。
青稞是世界上麥類作物中含β-葡聚糖最高的作物。
青稞的分布青稞是一種單位面積產量不高的糧食作物,在全世界幾乎只有在青藏高原上種植。
在該地區之所以青稞是主要作物,是因為其耐寒性。
青稞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新疆、寧夏等省(自治區),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也有分布。
江蘇、浙江稱為元麥,華北稱為米大麥。
青稞的栽培青稞多為春性,耐寒性較強,苗期能忍受暫短-10℃左右的低溫;
大部分品種閉穎授粉,開花期、乳熟期遇到低溫時不致受害。
生育期短,早熟。
日均溫>=5℃的日數為100天左右,最熱月份月均溫10℃以上的寒冷地區均可栽培。
一般為春播,一年一熟,在西藏、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冬季氣溫較暖和地區,也有秋播的。
適于在微堿性較肥沃土壤上栽培。
青稞的用途青稞是中國藏族人民聚居區的主要食用作物,用來制作“糌粑”食用,或將糌粑與牛奶(奶茶)等一起拌勻食用,適用于游牧生活。
青稞谷粒可以磨粉炒熟,食用時加酥油茶或清茶用手捏成坨,叫做糌粑。
青稞可釀制青稞酒,一種低度米酒。
《*辭典》:青稞出處《本草拾遺》拼音名QīnɡKē別名青稞麥(《齊民要術》),油麥(《山西志》),莜麥(《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青稞的種仁。
9月采收。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
須根外面可具砂套。
稈直立,叢生,高約60~80厘米,通常具2~3節。
葉鞘松弛,基生者常被微毛;
葉舌透明膜質,長約3毫米;
葉片扁平,質軟,長8~18厘米,寬3~9毫米,微粗糙,邊緣之基部有時疏生纖毛,圓錐花序開展,金字塔形,長15~20厘米,枝有角棱,刺狀,粗糙;
小穗含3~6小花,長2~4厘米;
小穗軸堅韌,無毛,常彎曲,第一節間長達1厘米;
穎草質,幾相等,長15~25毫米,具7~11脈;
外稃無毛,草質而較柔軟,具9~11脈,基盤無毛,先端通常2裂,第一外稃長20~25毫米,無芒或在上部1/4以上具一長1~2厘米之芒,其芒細弱而直立或反曲;
內稃甚短于外稃,脊上具纖毛。
穎果長約8毫米,與內外稃分離。
生境分布我國西北、華北、內蒙古、西藏等地均有栽培。
性味《綱目拾遺》:"味咸,性平涼。
"功能主治《綱目拾遺》:"下氣寬中,壯筋益力,除濕發汗,止泄。
"摘錄《*辭典》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nghua_78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