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頭維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7:4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頭維穴

 

拼音

 

tóuwéixué

 

概述

 

頭維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足少陽之會。

 

在頭側部,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另說“在額角發際,本神旁一寸”(《太平圣惠方》)。

 

布有耳顳神經分支,面神經顳支及顳淺動、靜脈額支。

 

主治頭痛,眩暈,目痛,迎風流淚。

 

沿皮刺0.5-1寸。

 

別名

 

顙大穴。

 

穴義

 

胃經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頭之各部。

 

名解

 

(1)頭維。

 

頭,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內物質所調節的人體部位為頭。

 

維,維持、維系之意。

 

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維持頭部正常秩序的作用。

 

頭部為諸陽之會,它要靠各條經脈不斷地輸送陽氣及營養物質才能維持它的正常運行。

 

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在輸送頭部的陽氣當中占有一定比例,對頭部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起著重要作用,而胃經氣血傳之于頭又是靠本穴傳輸,故名。

 

(2)顙大穴。

 

顙,額頭。

 

大,多也,指穴內的氣血盛大之意。

 

胃經屬陽明,多氣多血之經,與其它經脈相比,胃經輸送頭部的氣血物質要多,而本穴又為胃經氣血上供頭部的出口,其轉運的氣血物質也多,故名為顙大。

 

(3)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

 

本穴為胃經向頭部輸送氣血之處,因其輸送氣血的量大且強,運行為風行之狀,性同膽經氣血,故為足少陽陽明之會。

 

又因本穴輸送頭部的為純陽之氣,性同陽維脈氣血,故為足陽明陽維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

 

陽氣以風行之狀由本穴分散于頭之各部。

 

尋找方法

 

取頭維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臥姿勢,此穴在頭側部發際里,位于發際點向上一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人體頭維穴位于頭側部,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1]

 

主治病征

 

頭維穴的主治病征為:指壓頭維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

 

細節內容請參閱相關網頁“按摩療法治療臉部痙攣、疼痛”。

 

解剖

 

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

 

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

 

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穎支。

 

主治疾病

 

頭痛,目眩,口痛,流淚,眼瞼(目閏)動。

 

人體穴位配伍

 

頭維配合谷穴治頭痛;

 

配太沖穴治目眩。

 

頭維配風池、率谷、合谷、列缺,有祛風活血,通絡鎮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眼痛。

 

頭維配合谷透后溪、太沖,涌泉,有鎮靜安神的作用,主治精神分裂癥。

 

功能作用

 

向頭之各部輸送胃經的陽氣及精微物質。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刺灸法

 

平刺0.5~1寸。

 

附注

 

(1)足陽明、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

 

(2)《甲乙》禁不可灸。

 

文獻摘要

 

《素問》:王冰注:足少陽、陽明之會。

 

《甲乙經》:寒熱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

 

《金鑒》:頭維、攢竹二穴,主治頭風疼痛如破,目痛如脫,淚出不明。

 

研究進展

 

脫發配百會、風池、通天、阿是穴,穴位注射三磷酸腺苷,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36例,效果良好。

 

眩暈配印堂、太陽,點刺放血,每日或隔日1次,治療100例,效果良好,隨著眩暈癥狀的消失,收縮壓也有所下降。

 

參考資料^."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相關文獻

 

引用:http://big5.wiki8.com/touweixue_10175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9:0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