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操縱子學說】
拼音
cāozòngzǐxuéshuō
英文參考
operontheory操縱子學說是F.Jacob和J.Monod在1961年提出的有關蛋白質合成調節機制的學說。
其主要內容是:(1)結構基因的直接產物mRNA是一種將基因信息直接傳達給蛋白質的一種壽命很短的中間產物。
mRNA一合成,就脫離DNA而和核糖體結合,并在核糖體上被翻譯成多肽;
與此同時,mRNA也就破壞了。
多肽合成后就脫離核糖體,而核糖體可被反復使用;
(2)mRNA的合成是從DNA鏈的固定點即操縱基因開始的,并按一定方向進行的;
操縱基因控制著鄰接的幾個結構基因群(操縱子)的轉錄起始,因而操縱子是一個與轉錄有關的單位;
(3)還有一種功能與結構基因和操縱基因不同的調節基因,它能產生胞質性阻遏物,這種阻遏物對特定的操縱基因具有親和性,發生能進行可逆的結合;
當它和操縱基因結合時,整個操縱子的轉錄便停止,為操縱子內各個基因所支配的蛋白質的合成也因之停止;
(4)阻遏物(R)具有與低分子的為效應物(F)相結合的性質,這種反應為R+FR′+F′。
對于誘導酶來說,R能和操縱基因結合,從而停止操縱子的轉錄。
屬于一種效應物的誘導物可使阻遏物失活,從而使轉錄恢復。
對于阻遏酶來說,發生變化的阻遏物(R′)具有活性,在沒有效應物存在時,操縱子能進行轉錄,當存在效應物時,轉錄則受到阻遏。
這個學說后來作了部分修正,但基本原則未變。
由于這個研究,Jacob和Monod以及巴斯德研究所的A.Lwoff共同獲得了1965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引用:http://big5.wiki8.com/caozongzixueshuo_104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