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概述脛骨結節骨軟骨病是由于股四頭肌的長期、反復、猛烈的收縮暴力,通過髕骨和髕韌帶集中于脛骨結節骨骺,使其發生慢性損傷,以致骨骺缺血壞死而引起的臨床癥狀,又稱脛骨結節骨骺炎或Osgood-Schlatter病、脛骨結節骨軟骨炎等。
是一種少年的疾患,患兒的脛骨結節變大伴疼痛。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脛骨結節部位疼痛、腫大和壓痛,無明顯功能障礙。
病人多有外傷史。
本病多見于12—18歲的青少年,男多于女,多為單側,亦可雙側(約占30%),好發于喜愛劇烈運動(如跑跳、球類等)的中學生,發病緩慢。
本病不治可自愈,骨骺骨化后,癥狀自消,但時間較長。
對癥治療,常能奏效。
治療無效或明顯畸形者,可行手術治療,療效良好。
病因學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強大的肌肉,但它的附著點-脛骨結節甚小。
在該點上經常受到較強烈的張力。
這樣導致①脛骨結節撕脫性骨折;
②股四頭肌腱炎,常伴有新生骨形成。
這可能是本病的原因。
臨床表現好發于11~15歲的男孩。
在脛骨結節處疼痛,輕度腫脹并伴有壓痛,勞累后加重。
有的病孩發病前有劇烈運動或外傷史。
疼痛在伸膝時加重,這是因為受累的骨骺被收編的股四頭肌拉緊所致;
在被動屈膝時亦痛,這是由于股四頭肌將骨骺牽拉所致。
1.患肢脛骨結節部位逐漸腫大、疼痛。
上下樓梯及快步行走可使疼痛加重。
嚴重者,可有跛行。
伸膝乏力。
2.患肢脛骨結節隆起,局部壓痛明顯,但皮膚不紅、不熱。
在阻力下伸膝,局部疼痛加重。
診斷依據1.多發生于12—18歲男孩,常為單側,亦可雙側(約占30%)。
2.發病緩慢,患肢脛骨結節處腫大、疼痛及壓痛。
3.X線攝片可顯示脛骨結節有舌狀骨骺,不規則,常有隆起破碎,骨質密度不勻。
軟組織腫脹。
輔助檢查X線表現:膝關節側位片尤其略帶內旋位者,對診斷最有幫助。
因脛骨結節于脛骨中部略偏外側。
在發病初期,可見局部軟組織腫脹,髕腱增厚以及髕下脂肪墊下角消失。
以后在脛骨結節前方可見一個或數個游離的新生小骨片。
在后期,新生骨片顯象更明顯,鄰近的脛骨結節有骨增生現象。
治療措施大多數病人只要減少活動2~3周即可。
癥狀嚴重者需用伸直位石膏托固定4~6周,后再用理療以恢復膝關節伸屈活動。
但恢復膝關節劇烈活動,則至少要4個月之后。
亦可以用醋酸氫化可的松類作局封,但也有人反對,因它可致周圍軟組織萎縮,甚至髕腱自發性斷裂。
如果反復發生疼痛及膝功能障礙,而且年齡較大者,應采用手術治療。
可將髕腱劈分,用一薄骨刀在中線將脛骨結節的兩側皮質翻開,用銳利的刮匙將碎屑抓刮干凈。
再將皮質縫合原處,這樣可解除疼痛,并使過分突出的脛骨結節縮小到正常的形狀。
治療原則1.非手術治療:限制活動。
暫停跑、跳、踢等運動,盡量少走路或避免作伸屈膝活動。
疼痛嚴重者,可作下肢長腿石膏外固定6 ̄8周。
2.手術治療:成年后,有長期局部疼痛者,主要是由于小塊骨骺未與結節融合之故,可手術切除未融合的骨骺塊;
有明顯畸形者,亦可手術切除之。
用藥原則1.一般不需藥物治療,僅作對癥治療,如休息,限制活動,石膏外固定等。
2.成年后仍有長期局部疼痛者,可手術治療,術后需用抗生素和支持、對癥治療。
并發癥本病可能有兩個晚期并發癥:①由于脛骨結節骨骺向上拉脫,股四頭肌止點上移,使髕骨的不規則面與股骨下端接觸而易發生骨關節炎。
可在股四頭肌收縮時拍攝雙側側位X線片,觀察髕骨的位置是否一致,如有移位宜手術糾正。
②脛骨結節的異常骨骺,早期與脛骨上骨骺融合而造成膝反屈。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nggujiejieguruanguyan_108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