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7 03:02 編輯
【醫學百科●主動脈瓣病變臨床路徑(2010年版)】
拼音
zhǔdòngmàibànbìngbiànlínchuánglùjìng(2010niánbǎn)
《主動脈瓣病變臨床路徑(2010年版)》由衛生部于2010年12月20日衛辦醫政發〔2010〕207號印發。
主動脈瓣病變臨床路徑(2010年版)
一、主動脈瓣機械瓣膜置換術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心臟主動脈瓣病變(ICD-10:I06.0-I06.2/I35.0-I35.2/Q23.0-Q23.1)行主動脈瓣位人工機械瓣置換術(ICD-9-CM-3:35.22)。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心臟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臨床癥狀:可有勞累后胸悶、氣促,嚴重者出現心衰表現等。
2.體征:主動脈瓣狹窄者可聞及主動脈瓣區III/6級以上收縮期雜音。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可聞及胸骨左緣第3、4肋間舒張期潑水樣雜音。
3.輔助檢查:心電圖、胸部X線平片、超聲心動圖等。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心血管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行主動脈瓣位人工機械瓣置換術。
(四)標準住院日一般≤18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心臟主動脈瓣病變ICD-10:I06.0-I06.2/I35.0-I35.2/Q23.0-Q23.1疾病編碼。
2.有適應證,無禁忌證。
3.心功能≤III級或射血分數EF≥45%。
4.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左室舒張末徑≤75毫米。
5.患者選擇置換人工機械瓣。
6.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5天(工作日)。
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糞便常規 隱血試驗;
(2)肝功能測定、腎功能測定、葡萄糖測定、血電解質、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電圖、胸部X線平片、超聲心動圖。
2.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選擇檢查項目:如心肌酶、心功能測定(如B型鈉尿肽(BNP)測定、B型鈉尿肽前體(PRO-BNP)測定等)、風濕活動篩查、紅細胞沉降率(ESR)、24小時動態心電圖、冠狀動脈影像學檢查(CT或造影)(有冠心病發病危險因素及年齡≥50歲患者)、血氣分析和肺功能檢查(高齡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外周血管超聲檢查等。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并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建議使用第一、第二代頭孢菌素。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應的微生物學檢查,必要時做藥敏試驗。
(八)手術日為入院≤5天(工作日)。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體外循環輔助。
3.手術植入物:人工機械瓣、胸骨固定鋼絲等。
4.術中用藥:麻醉及體外循環常規用藥。
5.輸血及血液制品:視術中情況而定。
輸血前需行血型鑒定、抗體篩選和交叉合血。
(九)術后住院恢復≤13天。
1.術后早期持續監測,觀察生命體征。
2.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血電解質、肝腎功能、抗凝監測、心電圖、胸部X線平片、超聲心動圖。
3.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并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應的微生物學檢查,必要時做藥敏試驗。
4.抗凝:根據所測INR值調整抗凝藥用量,終生抗凝治療。
5.根據病情需要進行強心、利尿等治療。
(十)出院標準。
1.體溫正常,血常規、電解質無明顯異常。
2.引流管拔除、切口愈合無感染。
3.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和/或其他合并癥。
4.抗凝基本穩定。
5.胸部X線平片、超聲心動圖證實人工機械瓣功能良好,無相關并發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圍手術期并發癥:主動脈根部出血、人工瓣功能障礙、心功能不全、瓣周漏、與抗凝相關的血栓栓塞和出血、溶血、感染性心內膜炎、術后傷口感染、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造成住院日延長和費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統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療,從而延長治療時間和增加住院費用。
3.人工機械瓣的選擇:患者選擇不同的機械瓣(國產和進口)導致住院費用存在差異。
4.合并心房纖顫等嚴重心律失常者,住院日延長和費用增加。
5.非常規路徑(胸骨正中切口)的各類微創術式,導致住院費用存在差異。
6.其他因素:術前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需調整,特殊原因(如稀有血型短缺等)造成的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udongmai ... anban.A3.A9_116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