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7 02:51 編輯
【醫學百科●輸尿管癌臨床路徑(2010年版)】
拼音
shūniàoguǎnáilínchuánglùjìng(2010niánbǎn)
《輸尿管癌臨床路徑(2010年版)》由衛生部于2010年12月3日衛辦醫政發〔2010〕193號印發。
輸尿管癌臨床路徑(2010年版)
一、輸尿管癌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輸尿管癌(ICD-10:C66)行腹腔鏡腎、輸尿管全長及膀胱部分切除術(ICD-9-CM-3:55.5108伴57.6)。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泌尿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病史。
2.尿細胞學檢查,尤其是尿有形成分分析等。
3.超聲檢查。
4.靜脈尿路造影。
5.CT和/或MR。
6.膀胱鏡(必要時同時行逆行造影)。
7.輸尿管鏡。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床技術操作規范-泌尿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1.適合腹腔鏡手術。
2.能夠耐受手術。
(四)標準住院日為≤10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C66輸尿管癌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3天。
1.術前必須檢查的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糞便常規 隱血試驗;
(2)電解質、肝功能測定、腎功能測定、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線胸片、心電圖。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檢查的項目:腫瘤標志物測定、超聲心動圖、心功能測定(如B型鈉尿肽(BNP)測定、B型鈉尿肽前體(PRO-BNP)測定等)、肺功能、血氣分析、放射核素分腎功能檢查、放射核素骨掃描等。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建議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環丙沙星。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應的微生物學檢查,必要時做藥敏試驗。
(八)手術日為入院≤4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術方式:腹腔鏡腎、輸尿管全長及膀胱部分切除術。
3.術中用藥:麻醉用藥,必要時用抗菌藥物。
4.輸血:必要時。
輸血前需行血型鑒定、抗體篩選和交叉合血。
(九)術后住院恢復≤6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測定。
2.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可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
3.術后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建議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環丙沙星。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應的微生物學檢查,必要時做藥敏試驗。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良好。
2.傷口無異常。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術中、術后出現并發癥,需要進一步診治,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2.術后原伴隨疾病控制不佳,需請相關科室會診,進一步診治。
3.住院后出現其他內、外科疾病需進一步明確診斷,可進入其他路徑。
二、輸尿管癌臨床路徑表單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uniaogua ... anban.A3.A9_116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