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自我評價】
拼音
zìwǒpíngjià
英文參考
self-evaluation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是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
兒童把自己當作認識主體從客體中區分出來,開始理解我與物和非我關系后,通過別人在對自己評價和對別人言行評價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產物。
自我評價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評價他人的行為→評價自己的行為→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
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條件。
人對自己的思想、動機、行為和個性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習和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也影響著與他人的交往關系。
一個人如果能夠正確地如實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自理個人與社會、集體及他人的關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點、發揚優點,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之一。
自我評價的發展
自我評價的發展(developmentofself-evaluation)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標志。
自我評價能力產生于學齡前期。
學前兒童在自己的活動中聽到成人對別人和對自己的評價,并從這些評價中獲得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緒體驗,進而模仿成人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
最后才逐漸形成自我評價能力。
學前后期和小學初期兒童自我評價能力有進一步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從依從別人的評價發展到有一定獨立見解的評價;
從比較籠統地評價發展到對自己個別方面或多方面行為的優缺點進行評價,并表現出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初步傾向;
道德評價往往帶有較多的情緒色彩。
小學三、四年級是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飛躍時期,從注重行為效果的評價過渡到注重行為動機的評價;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成人評價的影響。
初中學生對別人和自己的評價逐漸轉向內部世界,開始更自覺評價別人和自己的個性品質;
他們越來越重視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先是把同齡人的評價與成年人的評價等同看待,后來就表現得更重視同齡人的評價;
對別人和自己的道德評價還不夠全面和穩定,往往流于片面和易變。
青年期是自我評價逐漸接近成熟的時期。
青年學生一般能夠從具體行動概括出自己的個性品質,對自己的智力和個性特征作出較全面和穩定的評價。
自我評價穩定性的發展
自我評價穩定性的發展(developmentofstabilityinself-evaluation)一般來說,自我評價的穩定性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提高。
在小學三年級以前穩定性較差,中學以后穩定性較高。
兒童一方面通過周圍的人對自我評價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對自己活動結果的認識,越來越較全面而深刻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從而使主觀評價和客觀實際統一起來,提高自我評價的穩定性。
自我評價批判性的發展
自我評價批判性的發展(developmentofcriticalnessinself-evaluation)自我評價的批判性指的是自我評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學前兒童和低年級小學生在評價別人和自己的時候,常常局限于對一些具體行為的評價。
同時,由于自我評價原則性尚未形成,他們的評價又是易變的。
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隨著道德觀念和抽象邏輯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兒童逐漸學會較全面地評價自己的行為,列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以后進一步抓住主要的優缺點。
初中學生將自己的行為和行為動機聯系起來,分析自己的個性品質。
初中三年級以后,自我評價的深刻性和概括性都發生質的變化。
自我評價批判性的水平同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有很大關系。
良好的教育可以使兒童和少年較早地全面深刻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自我評價獨立性的發展
自我評價獨立性的發展(developmentofindependenceinself-evaluation)自我評價的獨立性是相對于自我評價的依附性而言的。
學齡前初期兒童的自我評價以成人對他們的評價為依據。
獨立性的自我評價萌發于學前后期。
從學前后期到學齡初期,兒童的自我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成人的評價,但他們已有了對自己行為的一些獨立看法。
當成人對他們的評價不公正時,往往會引起他們的反感,以至"抗議"。
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兒童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有明顯發展,兒童之間的相互不約而同影響也逐步增強,他們逐步學會把自己的行為和別人的行為加以比較,從而能夠獨立地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評價。
兒童獨立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隨年齡的增長面不斷提高,到初中三年級以后達到相對穩定的水平,基本上不再依附于別人。
引用:http://big5.wiki8.com/ziwopingjia_116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