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6 01:03 編輯
【醫學百科●孕產婦中醫健康管理技術規范(試行)】
拼音yùnchǎnfùzhōngyījiànkāngguǎnlǐjìshùguīfàn(shìxíng)
《孕產婦中醫健康管理技術規范(試行)》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1年9月21日國中醫藥醫政基層便函〔2011〕147號印發。
孕產婦中醫健康管理技術規范(試行)第一部分服務要求一、開展孕產婦中醫健康管理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當具備孕產婦中醫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設備和條件。
二、從事孕產婦中醫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員應為接受過孕產婦中醫保健知識技術培訓的中醫類別醫師或其他類別醫師。
三、要加強宣傳,告知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使更多的孕產婦愿意接受服務。
四、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在時間上可以與產前檢查與產后訪視時間相結合。
五、每次服務后及時記錄相關信息,納入孕產婦健康檔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各地區結合產前檢查與產后訪視的時間要求,至少各進行一次中醫健康指導,主要內容為:一、運用中醫四診合參方法
對孕產婦健康狀態進行辨識;
一、提供孕產婦飲食調養、起居活動等指導,傳授常用穴位按揉等適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醫技術;
三、對孕產婦常見疾病或潛在因素有針對性地提供中醫干預方案或給予轉診建議;
四、記錄在健康檔案中。
表1孕婦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流程表表2產婦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流程表第三部分孕婦中醫保健中醫認為女性妊娠期間臟腑、經絡的陰血,下注沖任,以養胎元。
因此整個機體出現“血感不足,氣易偏盛’’的特點,而有“產前一盆火”之說。
妊娠初期,由于血聚于下,沖脈氣盛,肝氣上逆,胃氣不降,則出現飲食偏嗜、惡心作嘔、晨起頭暈等現象,一般不嚴重,經過20-40天左右,癥狀多能自然消失。
另外,妊娠早期,孕婦可自覺乳房脹大。
妊娠3個月后,白帶稍增多,乳頭乳暈的顏色加深。
妊娠4-5個月后,孕婦可以自覺胎動,胎體逐漸增大,小腹部逐漸膨隆。
妊娠6個月后,胎兒漸大,阻滯氣機,水道不利,常可出現輕度腫脹。
妊娠末期,由于胎兒先露部壓迫膀胱與直腸,可見小便頻數、大便秘結等現象。
一、正言行孕婦要端心正坐,清虛和一,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徑,目不邪視,耳不邪聽,口誤邪言,心無邪念……無邪臥,無橫足。
應謹守禮儀,端正行為,目不視邪物,耳不聞邪音,口不出邪言,以修心養性。
二、調養飲食孕婦在受胎之后,應該調飲食,淡滋味,避寒暑,并根據妊娠不同時期給予不同的營養以逐月養胎。
“妊娠一月始胎,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立,七月毛發生,八月臟腑具,九月谷氣入胃,十月諸神備,日滿即產矣。
’’多食酸則傷肝,多食苦則傷心,多食甘則傷脾,多食辛則傷肺,多食成則傷腎,故孕婦宜均衡飲食,少食辛酸煎炒肥甘生冷。
三、調暢情志孕婦應保持心情舒暢,穩定情緒,避免精神緊張,以影響胎兒發育。
孕婦應居舒適、優美、靜雅的環境,以保持心情舒暢,氣機調和。
四、起居有常在生活起居方面,孕婦應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隨其時序而適其寒溫,避免環境、天氣等造成的損傷。
提倡靜養,勿勞。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慎起居,適度活動,以促進孕婦體內胎兒的發育和日后寶寶身體的靈活程度,減輕孕婦分娩時的難度和痛苦。
另外,妊娠早期及7個月以后,應謹戒房事,以免損傷沖任、胞脈,而引起胎動不安或墮胎、小產或病邪內侵。
孕期勞逸適度,行動往來,使氣血調和,百脈流暢,有利于胎兒生長發育和分娩。
勿登高,勿臨深,勿越險,勿負重。
五、謹慎用藥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氣及一切有毒藥品,都應慎用或禁用。
有妊娠疾患必須選用時,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
六、分期保健要點(一)早期養胎氣。
在此時期,胎未有定形,不宜服食藥物,重要是調心。
孕婦要做到: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吐傲言,心無邪念,心無恐怯等身心的調養。
飲食方面要注意饑飽適中,食物要清淡,飲食要精熟,宜清熱、滋補而不宜溫補,否則導致胎熱、胎動,容易流產。
(二)中期助胎氣。
受孕中期,胎兒成長迅速,要調養身心以助胎氣,孕婦要動作輕柔,心平氣和,太勞會氣衰,太逸會氣滯,多曬太陽少受寒,少穿露臍露臀裝。
飲食方面要注意美味及多樣化,營養豐富,但不能太飽,要多吃蔬果利通便。
此期陰血常不足,易生內熱,宜養陰補血。
(三)后期利生產。
懷孕后期,多數孕婦會脾氣虛,不能制水出現水腫,及陰虛血熱,胎熱不安,出現早產。
此期孕婦衣著要寬松,不能坐浴,要行走搖身,心靜不可大怒。
七、異常情況注意(一)妊娠嘔吐妊娠早期,出現頭暈、乏力、食欲不振、喜酸食物或厭惡油膩、惡心、晨起嘔吐等一系列反應,屬于早孕反應范疇。
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保健方法
達到減輕、緩解的目的。
嚴重者應及時轉診。
1.含服少量鮮姜片、烏梅、陳皮等緩解或減輕妊吐,或可以連蘇飲啜飲頻服,若服中藥即吐者,可以熱湯藥熏鼻以止嘔。
2.生活上調配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
鼓勵進食,少食多餐,可適當食療。
3.麥冬洋參茶:取麥冬、西洋參泡水代茶飲。
4.蔗姜飲:甘蔗汁1杯,鮮姜汁1湯匙,將兩汁調勻加熱,趁溫服之。
5.取橘皮20克,或柚子皮9克,洗凈入砂鍋中,去渣取汁,代茶飲。
6.佛手、蘇梗各15克,粳米30-60克,白糖適量。
先將佛手、蘇梗分別清洗干凈,水煎取汁,與粳米共煮成粥,放入白糖少許,每日1劑。
(二)妊娠血虛中醫認為妊娠后血聚于下以養胎,故孕婦“血感不足,氣易偏盛”。
臨床常見面色淡黃,或少華。
適時適當增加營養,注意休息,也可食療。
嚴重者應及時轉診。
1.阿膠粥:阿膠10克,糯米50克,紅糖適量。
將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稍煮沸1-2次,加入紅糖即可。
每日分2次服,3-5日為1個療程。
連續服用可有胸滿氣悶的感覺,宜間斷服用,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2.山藥山萸粥:山萸60克,山藥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將前2味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每日分2次,早晚溫熱食。
(三)妊娠便秘妊娠期婦女易出現便秘,久之易誘發痔瘡或使原有痔瘡加重。
便秘未予改善,導致排便時孕婦腹壓增大,易致胎動不安。
妊娠便秘以預防為主,包括以下內容:1.孕婦平素應多食富含粗纖維的蔬菜,可多食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
2.保持適當運動,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四)胎動不安妊娠期婦女若出現小腹不適或隱痛,伴腰酸,或陰道極少量出血,可能為胎動不安先兆,應及早到醫院就診。
第四部分產婦日常中醫保健知識一、產婦生理特點(一)陰血驟虛,元氣耗損,百脈空虛。
產婦由于分娩時的產創出血、產時用力、出汗等,導致產婦處于氣血虛弱、百脈空虛的狀態,中醫有“產后一盆冰”之說。
容易出現虛弱、怕冷、怕風、多汗、微熱等現象。
若失于調養,容易罹患“月子病’’(中醫稱之為“產后病”)。
(二)易發生瘀血阻滯現象。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元氣虧虛,運血無力,氣虛血滯,易出現產后腹痛、惡露不絕等癥狀。
(三)泌乳育兒。
(四)子宮縮痛,排出惡露。
二、病理特點產后病證種種,總以“虛”、“瘀’’居多。
無論何種病機,其發病因素不外乎:一是產后生理變化;
二是素體稟賦不足;
三是產后攝生失慎。
其中前者是必然因素,若這種異常變化,超過生理常態,則可發生疾病。
三、日常中醫保健知識重視“三審”,防病于未然。
產婦之產后身體狀況,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判斷:(一)審少腹痛與不痛,辨惡露有無停滯。
若腹痛拒按、下腹有塊為瘀阻;
無腹痛或腹痛喜按為血虛。
(二)審大便通與不通,驗津液的盛衰。
大便干結、秘澀不通為津液虧損;
若大便通暢,為津液尚充。
(三)審乳汁行與不行和飲食多寡,察胃氣的強弱。
乳汁量少、質清,乳房柔軟不脹,納谷不馨屬脾胃虛弱;
乳汁充足,胃納如常,為胃氣健旺。
四、產后養生須知(一)寒溫適度,起居有方根據氣候變化,恰當著衣,以免傷寒或中暑;
居室既要避風,又要保證空氣流通;
避免汗出當風。
睡眠充足,適當運動,避免過分屏氣努責,防止惡露不絕、陰挺下脫(子宮脫垂)等病癥的發生。
(二)飲食易清淡,有營養,好消化產婦的飲食應注意:在保證足夠的水分和均衡的營養的前提下,尊重產婦的飲食嗜好。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進食欲;
保證食物種類的多樣化,以少食多餐為原則,不宜多食寒涼、生冷或過于辛熱、煎炸、肥膩的食品。
(三)保持心情舒暢,創造安和的育兒環境(四)產后百日內,不宜交合。
(五)謹慎用藥與進補。
哺乳的產婦用藥或進補要謹慎,以免給嬰兒帶來潛在的風險。
第五部分產婦日常中醫保健適宜技術和方法
產后經常出現下述癥狀:產后乳汁蓄積或缺乳、腹痛、便秘、多汗等。
以下是常用的中醫診斷
及保健方法。
一、兒枕痛(產后官縮痛)(一)臨床表現:產后三、四天內,下腹部陣發性疼痛,哺乳時加重,不伴有寒熱,惡露無異常。
(二)適宜技術:1.飲食調理:(1)山楂肉30克,紅糖15克(沖),水煎服。
(2)益母草30克,生姜3片,紅糖15克(沖),水煎服。
(3)紅糖煮雞蛋1-2個。
2.穴位按摩:可以選用三陰交、足三里、關元、中極等穴位按壓。
二、產后乳汁蓄積(一)臨床表現:乳房脹痛、乳腺結塊觸痛,乳汁難出或有結塊;
但局部無紅腫灼熱感,不伴有發熱惡寒等癥狀。
(二)適宜技術:1.乳房按摩:由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按摩,保證擠壓乳頭每側至少有10個乳腺管噴乳為佳。
2.外敷:(1)芒硝500克,分次納布包內,敷于乳房處,芒硝結塊后,更換。
可以有效地緩解乳房疼痛的癥狀。
(2)如意金黃散用米醋調開外敷;
隨干隨換。
(3)仙人掌去刺,搗泥外敷,一天2-3次。
三、產后缺乳(一)臨床表現:產后哺乳時,乳汁缺乏,不足以喂養嬰兒,或乳汁全無;
乳房松軟不脹不痛,擠壓乳房,乳汁點滴而出。
(二)適宜技術:1.飲食調理:(1)豬蹄1只,百爪魚適量,木瓜1只,共煮湯。
(2)豬蹄湯:豬蹄2只(或用鯽魚),通草24克,同燉,去通草,食豬蹄飲湯。
(3)鯽魚湯:活鯽魚洗凈、背上剖十字花刀。
略煎兩面后,烹黃酒,加清水、姜、蔥等,小火燜燉20分鐘。
絲瓜洗凈切片,投入魚湯,旺火煮至湯呈乳白色后加鹽,3分鐘后即可起鍋。
如根據口味和習慣,將絲瓜換成豆芽,效亦相仿。
2.穴位按摩:可以選用乳根、膻中、少澤、足三里等穴,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分鐘。
四、產后便秘(一)臨床表現:產后大便干燥,或解時堅澀難下,飲食如常,且無腹脹及腹痛嘔吐等癥狀。
常伴面色萎黃,皮膚不潤。
(二)適宜技術:1.飲食調理:(1)蜂蜜飲:清晨空腹頓服蜂蜜一匙,然后再飲溫開水一大杯,輕癥者有效。
(2)黑芝麻、胡桃、松子仁等分研碎,加白糖或蜂蜜適量,分次服用。
2.穴位按摩:用雙手各一指以適當的壓力按壓迎香穴5-10分鐘。
五、產后多汗(一)臨床表現:產后汗出過多,不能自止,動則益甚,時或惡風。
(二)適宜技術:浮小麥30-50克,煎水,代茶飲。
引用:http://big5.wiki8.com/yunchanfuz ... ng.EF.BC.89_120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