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足通谷】 拼音zútōnggǔ英文參考Zutonggu(BL66)標準定位足通谷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的前方,赤白肉際處。
取法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第五跖趾關節前下方凹陷處,赤白肉際處取穴。
穴位解剖足通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短、長屈肌腱、小趾近節趾骨骨膜。
有趾底動、靜脈。
分布著趾底固有神經及足背外側皮神經。
皮膚為足背和足底皮膚移行部位,皮厚,由足背外側皮神經和足底外側神經的淺支重疊分布。
皮下筋膜內,足趾的淺靜脈注入足背靜脈網的外側,并有纖維束連于皮膚和足筋膜。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底深筋膜,在小趾近節趾骨下方,經趾骨和趾長、短肌(腱)之間,該肌由脛后神經及其分支足底外側神經支配。
特異性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火。
功用清熱安神,清頭明目。
主治病癥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哮喘,精神病,癲癇;
2.其它:頸椎病,慢性胃炎,功能性子宮出血。
刺灸法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脹痛。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配伍足通谷配上星、內庭,有清熱涼血通竅的作用,主治鼻鼽衄。
足通谷配章門、豐隆,有健脾胃,祛痰濕,安神志的作用,主治癲癇,精神分裂癥。
文獻摘要《甲乙經》:身疼痛,善驚,互引鼻衄。
《銅人》:頭重目眩。
《大成》:腸癖,疝,小腸痛。
引用:http://big5.wiki8.com/zutonggu_122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