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內庭】 拼音nèitíng英文參考Neiting(ST44)標準定位內庭在足背,當2、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二跖趾關節前方,二、三趾縫間的紋頭處取穴。
穴位解剖內庭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間隙。
有足背靜脈網。
當足背內側皮神經外側支分為趾背神經處。
皮膚由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的外側支分布。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背深筋膜,在趾長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的第2、3趾腱之間,深進入骨間肌。
以上諸肌的神經支配為腓深神經。
特異性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水。
功用清胃瀉火,理氣止痛。
主治病癥1.五官科系統疾病:牙痛,齒齦炎,扁桃體炎;
2.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急慢性腸炎;
3.其它:三叉神經痛。
刺灸法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脹。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內庭配合谷,有清瀉邪熱的作用,主治牙齦腫痛。
內庭配上星、太陽、頭維,有清利頭目的作用,主治頭痛,目赤腫痛。
文獻摘要《甲乙經》:脛痛,腹脹皮痛,善伸數欠,惡人與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熱病汗不出,下齒痛,惡寒目急,喘滿寒栗,斷口噤僻,不嗜食。
《馬丹陽十二穴歌》: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
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引用:http://big5.wiki8.com/neiting_122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