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平聖惠方】

 關閉 [複製鏈接]
841#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16:02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七●治膀胱實熱諸方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色如泔澱。桑螵蛸散方。

 

桑螵蛸(一兩微炒) 赤石脂(二兩) 補骨脂(二兩微炒) 狗脊(三分) 萆 (一兩銼)

 

白龍一宿刮去皴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2#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16:23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七●治膀胱實熱諸方


治膀胱及腎臟虛冷。小便色白稠濁。日夜數無常。腰脅疼痛。宜服腎瀝湯方。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 漢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五味子(半兩)

 

銼) 澤瀉(三分去根銼)

 

磁石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每用磁石包子。

 

及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3#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16:49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七●治膀胱實熱諸方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白濁。夢中失精。宜服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干)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白龍骨(二兩燒過) 澤兩) 椒紅(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4#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17:09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七●治膀胱實熱諸方


治膀胱虛冷。腎氣衰微。小便滑數。白濁。宜服牡蠣丸方。

 

牡蠣(二兩燒為粉)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狗脊(一兩) 白龍骨(二兩燒過) 椒紅(一兩兩酒浸一宿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5#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17:30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七●治膀胱實熱諸方

 

治膀胱及腎臟久虛積冷。上焦煩熱。小便滑數。如米泔。宜服黃 丸方。

 

黃 (一兩銼) 熟乾地黃〔二(一)兩〕 土瓜根(一兩) 玄參(三分) 栝蔞根(一兩)

 

白龍骨螵蛸(三分微炒) 五味子(一兩) 沉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6#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21:47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傷寒敘論


論曰: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冽。此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而以至春者。

 

反大之病帝興人慮故立時然此病也。俗人謂之橫病。多不解療。皆云日滿自瘥。以此致枉者天下大半。凡始覺不佳。

 

便須救療。若至於病。即湯食兢進。折其毒勢。自然而瘥。必不可令病氣自長。恣意攻人。

 

拱手待斃。斯為誤矣。夫得病一日在皮。


當摩膏火灸。淋浴發汗則愈。若不解者。二日在膚可法針。服解肌散發汗。汗出則愈。


若不解至三日。復一發汗則愈。若不解者。則勿復發也。


至四日在胸。宜服赤小豆瓜蒂散吐之。則愈。


至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則可下之。若熱在胃外。


如誤下之。其熱乘虛入胃。然病要須下者。又不得留於胃中也。


若胃實者。熱毒為病。三死一生。


若胃虛者。熱毒入胃即胃爛矣。其微者赤斑出。


此候五死一生。劇者黑斑出此候十死一生。以病患各有強弱。人有難易效相倍也。


若得傷寒病無熱。但狂言躁煩不安。


精氣言語。與人不相主。當勿以火迫之。但以五苓散三二錢服之。


可與新汲水一升。或一升半。可至二升。強飲之。指刺喉中吐之。


隨手便愈。若不便吐者。此病皆多不善。勿以余藥吐也。又此病。


不急以豬苓散及吐解之者。其斃速。亦可先以發表之藥尤佳。病者過日不已則不是熱。不可下之者。


熱毒承虛入胃。亦令胃爛斑出也。又春夏無大吐下。秋冬無大發汗。


若冬及始春天寒。宜服神丹丸。亦可摩膏火灸。若末春夏月初秋。


凡此熱月。不宜火灸。


又不宜濃覆。宜服六味青散。


若無丸散及煎。但用柴胡數兩煎服。傷寒時行。皆可服也。


亦可以發汗藥發汗。不但一也。直至再三發汗不解者。


當與陽實者宜轉下之。其脈朝夕快者為實癖也。


朝平夕快非癖也。轉陽可早與服。


但當少與。勿令下多。其間諸虛煩熱者。與傷寒相似。然不惡寒。身不疼痛。


故知非傷寒也。不可發汗。若頭不痛。脈不緊數。故知非裡實。不可下也。


如此外內皆不可攻。而醫強攻之。必致危損。多死難痊也。


虛煩者但當與竹葉湯。若嘔者與橘皮湯。不愈可重與服之。


若得病連服湯藥發汗。汗不出者皆死病也。凡難得汗者可蒸之。如蒸中風法。


蒸濕之氣於外迎之。不得不汗出也。


凡病發熱惡寒脈洪者。便宜發汗。後以粉粉之。勿令著風。若當發汗而其人適已失血。

 

及大和裡甘可變診內食小以滋鮮有日而渴欲飲水者。未宜多與也。為腹中熱氣尚少。不能消之。便更與人作病深矣。若至七八日大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7#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23:29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傷寒脈候

 
夫脈有陰陽何謂也。凡脈洪大浮數動滑皆為陽也。脈沉澀弱弦微緊皆為陰也。凡陰病見陽脈實。

 

日當脈微則發衰也也。

 

綿曰縱熱。

 

本虛此本不虛也。病若欲自解者。但而數。故自汗出而解。又病有不血。內無津液。陰陽自和。必自者何也。凡有此候。為欲解也。

 

而解者。大汗出也。病欲知愈及(俱)等。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身體若疼痛者。有須大發汗也。若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病在脾也。法當下利。何以知之足。胃氣大虛也。以少陰脈弦而寸口脈浮。浮即為風。緊即為寒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其汗。又數下之。其人亡血。病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浮而大。身汗如黏。喘而不休。

 

受其病。若汗出發潤而喘不休者四肢 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此為腎絕也。又未知何臟陰陽絕。陽氣後竭者。死必肉色赤無血。大即為寒。寒氣相搏。

 

相搏。其人即 。趺陽脈浮。

 

浮鼻口燥者。必衄也。諸脈浮遲。面熱如赤顫惕者。六七必癢。寸口脈及陰陽俱緊。法中於下名為渾也。陰中於邪必熱。項強腰痛脛酸。所為陽中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裡微蝕也。中焦不治。胃氣上衝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搏。

 

不和。清涼重下。大便數難。

 

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寒八日以上。大發熱者。此三部脈皆大。心煩口噤不能為熱。虛為寒。寒風相搏。

 

疾。此衛氣失度。浮滑之脈者死。

 

傷寒受病日數次第病證

 

 

傷寒一日。足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於腰脊。

 

主肌之間。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也。凡五臟不和。六腑不通。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

 

何滿其脈循於脅。上於頸耳。


故得病三日。胸脅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臟。可汗而解也。傷寒四日。


足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也。為三陰之首。是故三日以後。陽受病訖。


傳之於陰。而太陰受病焉。其脈絡於脾。主於喉嗌。故得病四日。腸滿而嗌干。


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傷寒五日。足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


其經貫腎絡肺系於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水也。


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矣。傷寒六日。足厥陰受病。厥陰者肝之經也。其脈循陰絡於肝。


故得病六日。煩滿而陰縮也。


此則陰陽俱受病。毒瓦斯在胃可下而愈矣。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小愈。又傷寒七日。病法當小愈。陰陽諸經傳經終故也。


今七日以後病反甚者。欲為再經病也。再經病者。經絡重受病也。


傷寒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小愈。又八日不解者。或是諸陰陽經絡重受於病。或因發汗吐下之後。毒瓦斯未盡。所以病證猶在也。傷寒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


又傷寒九日以上。病不除者。或動(初)一經受病。則不能相傳。或已傳三陽訖。而不能傳於陰。


致停滯累日。病證不解。放日數多。而病候改變也。傷寒十日。太陰病衰。腹胃如故。


則思欲飲食。傷寒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煩滿。舌乾已也。傷寒十二日。厥陰病愈。囊縮。


小腹微下。毒瓦斯皆去。病日已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8#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24:13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太陽病形證


傷寒一日。太陽受病。若脈靜者未傳諸臟。煩(躁)欲吐。脈急數者。乃傳別臟也。宜桂枝湯。

 

太陽為病。頭痛項強而惡寒。其脈浮數。宜桂枝湯。太陽中風發熱而惡寒。宜桂枝湯。

 

太陽病中風脈。其陽浮而弱。浮者熱自發。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宜桂枝湯。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為榮弱衛強。故便汗出。欲去其邪。更宜服桂枝湯。

 

太陽病若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止者。其人必惡寒。小便難。四肢拘急者。宜桂枝附子湯。

 

太陽病若下之。其脈促。胸中滿。宜桂枝湯。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宜服桂枝湯發其汗。

 

太陽病下之不愈。其脈浮者為在外。汗之則愈。宜桂枝湯。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熱不解者。當先針風池風府穴。乃與桂枝湯即愈。

 

太陽病自汗出。此為榮氣和。衛氣不和。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表和即愈。

 

宜桂枝湯。

 

太陽病時自發熱。汗出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當更發汗即愈。宜桂枝湯。

 

太陽病發汗已解。半日後復煩躁。其脈浮數者。可復發其汗。宜桂枝湯。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宜麻黃湯。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痛。心煩目瞑。劇者必衄。衄者欲解也。宜麻黃湯。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宜麻黃湯。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宜朮附湯。

 

太陽與陽明病而不利。但嘔者。宜葛根半夏湯。

 

太陽病項背強無汗。而惡風者。宜麻黃湯。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宜大青龍湯。

 

太陽病脈浮緩。其身不痛。但重。或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大青龍湯。

 

太陽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或渴或利。小腹滿或喘者。宜小青龍湯。

 

太陽病發汗。汗解後。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體 動。宜玄武湯。

 

太陽病不解。結熱在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其外不解。尚未可攻。當解其外。宜桂枝湯。外已解小腹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太陽病反下之。遂痢不止汗出者。宜葛根黃連湯。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小承氣湯。

 

太陽病發汗。大汗出。胃干煩躁不得眠。其人欲飲水。當稍稍飲之。令胃氣和即愈。脈浮。小便利。微熱渴者。宜五苓散。

 

太陽病發汗後。脈浮而數。復渴者。宜五苓散。

 

太陽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

 

太陽與少陰合病。而自痢者。宜黃芩湯。嘔者加半夏生薑湯。

 

太陽病發汗後。腹脹滿者。宜厚朴湯。

 

太陽病汗後。心下痞滿。宜瀉心湯。

 

太陽病汗出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痢。宜半夏瀉心湯。

 

太陽病外未解。數下之。遂夾熱而痢。痢不止。心下痞滿。表裡不解。宜桂枝人參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9#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25:46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陽明病形證


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中寒是也。宜桂枝湯。

 

太陽病而發汗。汗雖出復不解。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宜麻黃湯。

 

陽明病外證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宜柴胡湯。

 

陽明中風。頭痛口苦。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下之即小便難。宜桂枝麻黃湯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欲作堅症也。所以然者。胃中水穀不化故也。宜桃仁承氣湯。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者。胃中虛冷也。宜半夏湯。

 

陽明病脈遲發熱。頭眩。小便難。此欲作穀疸。下之必腹滿。宜柴胡湯。

 

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為久虛故也。宜朮附湯。

 

冬陽明病反無汗。但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其頭必痛。宜建中湯。

 

冬陽明病脈浮而緊。必發潮熱。其脈浮者。宜黃芩湯。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陽明病被火灸。其額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陽明病口乾。但漱水不欲咽者。必鼻衄也。宜黃芩湯。

 

陽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當還入胃中故也。凡發汗太過。故令大小便難。宜茯苓湯。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之。宜半夏湯。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腹滿而喘。有潮熱。可攻其裡。手足 然汗出。

 

為大便已堅。宜承氣湯。

 

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為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承氣湯也。若腹大。便難。可與小徐徐脹。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干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宜與大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者。宜承氣湯。

 

陽明病脈浮。咽乾口苦腹滿。汗出而喘。不惡寒反惡熱。心躁。譫語不得眠。胃虛。客熱舌燥。宜梔子湯。

 

陽明病若脈浮發熱。渴而欲飲水。小便不利。宜豬苓湯。

 

陽明病若脈浮遲。表熱裡寒。下痢水穀。宜四逆湯。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能食。飲水即噦。脈浮發熱。口鼻中燥能食者。必衄。宜黃芩湯。

 

陽明病汗出而多渴者。不可與豬苓湯。汗多者胃中燥也。汗少者宜與豬苓湯。利其小便陽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心中煩壅。飢而不能食。頭有汗出。宜梔子湯。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脅煩滿不止。宜小柴胡湯。

 

陽明病脅下堅滿。大便秘而嘔。口燥。宜柴胡湯。

 

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短氣心痛。鼻干嗜臥。不得汗。一身悉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耳前後腫。刺之雖小差。外若不解。宜柴胡湯。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為表未解。宜桂枝湯。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當須發汗。宜麻黃湯。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為熱退。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為瘀熱在裡。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陽明病其人喜妄。必有蓄血。為本有瘀熱。大便必秘。宜抵當湯。

 

陽明病脈實者當下。脈浮虛者當汗。下者宜承氣湯。汗者宜桂枝湯。

 

陽明病發作有時。汗不解。腹滿痛。宜承氣湯。

 

陽明與少陰合病。而自痢脈浮者。為順也。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

 

陽明病脈浮。發熱無汗。表不解。渴欲飲水。宜白虎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0#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26:24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少陽病形證


傷寒三日。少陽受病。口苦干燥目眩。宜柴胡湯。

 

少陽病。脅下堅滿。乾嘔不能飲食。往來寒熱。若未吐下。其脈沉緊。可與柴胡湯。

 

少陽病若已吐下。發汗譫語。服柴胡湯。若不解。此欲為狂病。隨其證而治之。

 

少陽中風。兩耳生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宜柴胡湯。

 

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為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為屬胃。胃和即愈。不和即煩而悸。宜柴胡湯。

 

傷寒三日無大熱。其人煩躁。此為陽去入陰故也。宜茯苓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1#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27:02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太陰病形證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沉者宜攻其裡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裡者宜承氣湯。

 

太陰中風。四肢煩痛。其脈陽微陰澀而長。為欲愈也。宜青龍湯。太陰病痢而不渴者。

 

其臟有寒。當溫之以四逆湯。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是為系在太陰。小便不利。其人當發黃。宜茵陳湯。

 

太陰病不解。雖暴煩下利。十余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已去故也。宜橘皮湯。

 

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宜桂心芍藥湯。若太實腹痛者。宜承氣湯下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2#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27:45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少陰病形證


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其脈微細。但欲寐。其人欲吐而不煩。五日自利而渴者。屬陰虛故引水以自救。小便白而利者。下焦有虛寒。故不能制水而小便白也。宜龍骨牡蠣湯。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為心臟有積熱故也。小便必難。宜服豬苓湯。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在裡。不可發其汗。宜承氣湯。

 

少陰病下利止。惡寒而蜷。手足溫者可治也。宜建中湯。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時自煩。不欲濃衣。宜大柴胡湯。

 

少陰病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也。宜黃芩湯。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宜葛根半夏湯。

 

少陰病始得之其人發熱。脈反沉者。宜麻黃附子湯。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脈沉者宜四逆湯。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逆。煩躁者。宜吳茱萸湯。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宜豬苓湯。

 

少陰病咽痛者。宜甘草桔梗湯。

 

少陰病下利。宜白通湯。

 

少陰病下利服白通湯止後。厥逆無脈煩躁者。宜白通豬苓湯。其脈暴出者死。微微續出者生。

 

少陰病四肢心腹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嘔。此為有水氣。宜玄武湯。

 

少陰病下利水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時利止。而脈不出者。宜四逆湯。

 

少陰病下利。咳而嘔。煩渴不得眠臥。宜豬苓湯。

 

少陰病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少陰病利清水色青者。胸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宜大柴胡湯。

 

少陰病其人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少陰病其脈沉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其人飲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蒂散。

 

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3#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29:21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厥陰病形證


傷寒六日。厥陰受病。其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也。宜建中湯。

 

傷寒六日渴欲飲水者。宜豬苓湯。

 

傷寒六日煩滿而囊縮。此則毒瓦斯在臟。可下而愈。宜小承氣湯。

 

傷寒六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宜小柴胡湯。

 

傷寒六日陽脈澀。陰脈弦。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宜大柴胡湯。

 

傷寒六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心神顛倒。宜梔子湯。

 

傷寒六日已發汗。及下之其人胸脅滿。大腸微結。小腸不利。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為未解。宜小柴胡桂枝湯。

 

傷寒六日發熱。微惡寒。肢節順疼。心下支滿。外證未去。宜柴胡桂枝湯。

 

傷寒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為欲解。宜梔子湯。

 

傷寒六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柴胡湯。

 

傷寒六日不解。結熱在裡。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煩躁。宜白虎湯。

 

傷寒六日風寒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側。脈浮虛而澀。宜朮附湯。

 

傷寒病六日後。至八日九日。如瘧。熱多寒少。一日再發。其脈微緩者為欲愈。脈微而惡寒者。為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也。發汗面色赤有熱者。為欲解。宜服桂枝麻黃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4#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30:07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傷寒熱病兩感證候


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

 

夫巨甚不煩滿而渴。(足太陽膀胱之經足少陰是腎心經也)二日足陽明與足太陰俱病。則腹滿體熱。

 

不食譫不入口陽為腑是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5#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30:53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傷寒熱病不可治形候


傷寒三部脈陰陽俱盛。大汗出不解者。不可治。

 

傷寒陰陽俱虛。熱不止者。不可治。

 

傷寒脈至乍數乍疏者。不可治。

 

傷寒譫言妄語。身有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脈沉細。手足逆冷者。不可治。

 

傷寒咳而上氣。其脈散者。不可治。

 

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沉小者不可治。

 

傷寒已得汗。脈沉小者生。浮大者不可治。

 

傷寒譫語。直視而喘者。不可治。

 

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不可治。

 

傷寒發熱下利。至厥不反者。不可治。

 

傷寒病惡寒。蜷而利。手足逆者。不可治。

 

傷寒五六日。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時自吐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不可治。

 

傷寒六七日喘息高者。不可治。

 

傷寒發汗不出。若大灌發者。不可治。

 

傷寒泄而腹滿甚者。不可治。

 

傷寒目不明熱不已者。不可治。

 

傷寒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不可治。

 

傷寒汗不出。嘔血者。不可治。

 

傷寒舌本爛。熱不已者。不可治。

 

傷寒咳血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不可治。

 

傷寒髓熱者。不可治。

 

傷寒熱而痙者。不可治。

 

傷寒熱病腰折螈 。齒噤者。不可治。

 

傷寒四逆惡寒。脈不至。其人不熱而躁者。不可治。熱病脈代者一日死。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痛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至八日不可治。

 

熱病三四日。腰已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不可治。

 

熱病四五日。頭不熱。腹不痛而吐。脈來微細。至十二日不可治。

 

熱病七八日。其脈微。小便如黑。口乾脈代。舌焦干。黑者不可治。

 

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患便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

 

熱病七八日。脈不躁不數。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者死。

 

熱病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疊疊。按不彈手。時大心下堅者。至十七日不可治。

 

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

 

熱病脈常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者生也。

 

熱病已得汗。體熱不去者不可治。

 

熱病其人 大熱。脈細小者不可治。

 

熱病下痢不止。腹中痛甚者不可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6#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34:12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可發汗形證


大法。春夏宜發汗。


凡發汗。欲令手足周遍。汗出 益佳。不欲流離。病若不解。當復發汗。汗多則無陽虛則不得重發汗也。

 

凡欲發汗。中病便止。不必須盡意也。

 

太陽病脈浮數者。宜發汗也。

 

太陽病脈浮大數者。宜發汗也。

 

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外未解。宜發汗。

 

陽明病脈浮數者。宜發汗。太陽病常自微微汗出。更宜發汗。

 

凡脈浮而緊者。浮則為風。緊則為寒。宜發汗。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外未解也。宜發汗。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寒。宜發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7#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34:47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不可發汗形證

 

凡脈沉數病在裡。不可發汗。無陽故也。

 

凡脈尺中遲。不可發汗。榮衛不足。血少故也。

 

凡脈微軟弱者。不可發汗。

 

凡咽中閉塞。不可發汗。

 

凡腹中有動氣在左右者。不可發汗。

 

凡有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衝於上。在心端也。

 

凡有動氣在下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心中大煩。目眩惡寒。飲食則吐。

 

凡諸動氣脈微弱者。皆不可發汗。汗則小便難。脬中干煩躁也。

 

凡咽燥者。不可發汗。

 

凡失血者。不可發汗。發汗必恍惚心亂。

 

凡積熱在臟。不宜發汗。汗則必吐。口中爛生瘡。

 

凡下痢水穀。忌攻其表。汗出必脹滿咳嗽。小便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即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8#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35:18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可吐形證


凡服湯吐者。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大法。春夏宜吐。凡病頭不強痛。寸口脈浮。胸中痞滿。上衝喉咽。不得息。此為有痰。

 

當宜吐之。

 

夫胸心滿實。胸中郁鬱而痛。不能食。多涎唾。下利。其脈遲反逆。寸口脈數。此可吐也。

 

病者手足冷。脈乍結。在胸心下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宜吐之。

 

傷寒胸滿痰逆。乾嘔熱嗽。及肺壅唾膿等。宜吐之。

 

夫宿食在胃管。宜吐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9#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36:00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不可吐形證


太陽病惡寒而發熱。自汗出而反不惡寒熱。關上脈細數者。不可吐之。

 

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乾嘔。此膈上有寒。不可吐之。當宜溫也。

 

諸四逆者。不可吐之。

 

諸虛羸。不可吐之。

 

新產者。不可吐之。

 

病者惡寒而不欲近衣。不可吐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0#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36:34 | 只看該作者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辨可下形證


大法。秋宜下。凡可湯勝丸。中病便止。不必盡之。

 

少陰病得之口燥咽乾。宜急下之。

 

傷寒病患腹滿。不大便者。亦然。

 

傷寒下痢。三部脈皆和。按其心下堅。宜急下之。

 

傷寒下痢。脈遲滑者實也。其痢未得便止。當更宜下之。

 

傷寒病腹中滿痛者為實。當宜下之。

 

傷寒脈數而滑者。有宿食。當下之則愈。

 

傷寒六七日。目中瞳子不明。無外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為實。宜急下之。

 

太陽病七八日。脈微浮者。其人發狂。此下焦有熱。小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下血乃愈。瘀熱在裡故也。宜下之。

 

陽明病但頭汗出。其身無汗。小便不利。渴汁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急下之。

 

傷寒有熱。而小腹滿者。小便反利。為有蓄血。當宜下之。

 

傷寒病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煩躁汗出者。此為有結。汗出後則暫解。日晡則復發脈實者。當宜下之。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滿者。宜下之。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越出。胃中有熱。大便必堅。宜下之。

 

傷寒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熱不解。腹滿如痛者。此有宿食。宜下之。

 

傷寒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不能臥。此胃內有結燥故也。宜下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18:02 , Processed in 0.7187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